藍盈瑩周一圍這樣的好演員, 只希望他們的資源能好點
邵登 閆坤沐
因為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90后女演員藍盈瑩火了一把。很多觀眾第一次知道了藍盈瑩。最終,她作為唯一一位入圍三強的女演員,奪得亞軍。
在此之前,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青年演員,藍盈瑩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飾演的浣碧、《外科風云》中飾演的楊羽都比她本人更有知名度。《演員的誕生》后,有人替她高興終于熬出頭了,也有人替她可惜,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竟然要通過真人秀才能被觀眾注意到。但對于藍盈瑩而言,比成績更令她開心的是,“能感受到有些東西在蘇醒,有些東西在更迭,有些東西在回歸”,這其中,不僅包括她的演員之路,還包括整個行業。趕上演員開始“回春”的好時代,藍盈瑩這個好演員也逐漸綻放光彩。
《演員的誕生》背后
與導師章子怡飆戲《青衣》片段,和凌瀟肅傾情奉獻《最愛》……藍盈瑩的表現獲得了導師們的認可和自媒體們的群起追捧,藍盈瑩作為新一代演技派受到了大眾的關注,其表演視頻甚至被奉為“教科書級”。對于一位90后演員,此后的長尾效應幾乎可以等同于奪得一尊影后了。
演員的價值沒能通過影視作品表現出來,而是通過一檔綜藝節目被外界獲知,這是時下喧囂的影視圈可怕的悖論。
事實上,藍盈瑩曾四次拒絕參加《演員的誕生》,她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之后又下決心參與進來,是因為,被貼上“浣碧”這個角色標簽后,“真的很難再撕下來。”“想要讓大家看到你有更多的可能性,認識你首先是演員,然后再認識以演員身份塑造的這樣或那樣的角色。”藍盈瑩嚴肅地說。她真心要感謝《演員的誕生》這樣的舞臺,能夠讓大眾的目光聚焦到表演,仿佛到了身為演員最好的時代。
藍盈瑩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按理說,話劇演員最不怵的就是舞臺,但在登上《演員的誕生》之前,她和經紀團隊拒絕了節目組四次,原因是:怕給人藝丟臉。
這個理由不矯情。在藍盈瑩看來,話劇舞臺上,一個劇目會演出三四十場,演員在不斷重復中慢慢摸索出舞臺與觀眾間的分寸感。說臺詞要用什么樣的力道,上下句間應該是怎樣的銜接節奏,肢體語言的幅度,這都要在和觀眾的“博弈”中完成雕琢。
導師宋丹丹說:“舞臺劇和話劇,經過電視的轉播,削弱太多的力量了。”這是指觀眾在電視機前難以直接感受到演員傳達來的訊息。
但電視也有它的優勢。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夠通過鏡頭的特寫進行放大。而對于這樣一檔需要通過電視轉播的舞臺表演來說,是照顧現場的觀眾,還是照顧屏幕那頭的觀眾,是非常考驗演員的。
登臺只有一次,沒有試錯的機會。可演員在登臺前并沒有時間強化細節。從拿到劇本到登臺,僅有一天半,拆分下來,時間就更少得可憐,能夠用來排練的時間僅有3個小時,其余時間呢?“要不停地接受各種采訪,錄排練,錄化妝,錄演員很緊張的時刻,真人秀占據了大部分。”
和凌瀟肅演完《最愛》后,藍盈瑩對自己的陜北口音不滿意。她說:“如果能給我更多的時間,相信我能夠說得更好。”
藍盈瑩記臺詞很快,但口音是需要時間磨煉的。最后,她還是選擇了用不完美的方言出演,在她看來,這代表了自己的態度:“如果我不去嘗試,不能迎難而上,我覺得這是不尊重原著,如果只是為了避開自己的短板,這就是態度的問題了。”
最讓導師章子怡欣賞的處理,是藍盈瑩捧起凌瀟肅的臉那“啵兒啵兒”幾個吻。這本不在規定情境中:“排練里,凌瀟肅老師在掀開被子后應該往后躺,然后我要給他從后面撐起來。但凌瀟肅老師沒躺,當時我腦子里馬上閃過一個念頭,我的情緒不能掉,后面情緒還要一層一層地往上走,情緒不到那個點,后面的劇情沒法進行。”
對于對手演員,藍盈瑩沒有半點埋怨。“我非常感謝我的對手,是他讓我懂得了,要忘了排過的東西,上了臺只有真聽、真看、真感受才能活下去。”
最終藍盈瑩在節目中獲得了亞軍,對這個結果她很滿意,“參加了這個節目以后,大家看到我不再會說我是浣碧、黃俐,好多人在說她是演員藍盈瑩,這句話我已經等了很久很久。很多人說我是《演員的誕生》里收獲最多的演員,但是我想說,這也是我努力的結果。”
節目結束以后,藍盈瑩在微博上說,“能感受到有些東西在蘇醒,有些東西在更迭,有些東西在回歸”,對她個人來說參加節目最大的改變就是接到好本子,一些有難度的角色之前不會來找她,比如演精神分裂什么的,她一看就特別興奮。她也說過這檔節目是“演員的回春”,讓大家看到演員最重要的是融入生活、接地氣,而不是被架起來當明星。
“專業好的沒我看好,比我好看的專業不如我”
藍盈瑩的父母都從商,女兒做演員不被理解。藍盈瑩說,父母一直在看似民主地為她鋪路,讓她從小接受各種各樣的訓練,唱歌、舞蹈、樂器,“他們只是想要培養我的興趣愛好,培養我的氣質,僅此而已。他們希望我以后學工商管理,成為一個商人,好接他們的班。”
藍盈瑩不是個聽話的乖乖女。她的興趣愛好一直都在文藝上。中考時,藍盈瑩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中學,全國只招25個學生,難度不亞于高考。專業考試時,藍盈瑩自信極了,她自認是全場最棒的考生,可她卻久久沒能等到錄取通知書。
后來藍盈瑩在家中的垃圾桶里發現了被撕碎了的通知書。她氣極了,跟父母大吵了一架。讓她更氣的是,沒有收到通知書,讓她一度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是不是沒有那么好,我真的覺得我是當時考場中最優秀的孩子。”
之后的高中三年,父母逐漸減少藍盈瑩的藝術課程,還私下里和校長溝通,禁止藍盈瑩參加任何文藝演出。但藍盈瑩不屈不撓,她找到負責文藝演出的老師,在匯演中爭取到三分鐘,即興跳了一支舞;高考時,她執意報考中戲。父母的邏輯是:高中三年都在學文藝的學生都不一定能夠考上中戲,何況你這個一天表演也沒有學過的人呢?
藍盈瑩這樣為自己做心理建設:專業比我好,沒我好看,長得比我好看的,專業一定沒我好。藍盈瑩自學了考試科目,還寫了小品段子,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去參加中戲的專業考試,很順利地殺過三試,接到了文考通知。
藍盈瑩這種喜歡硬碰硬的性格也在她的經紀人黃曉東口中得到了另一重印證:“藍盈瑩很喜歡對抗性的運動,拳擊、菲律賓短棍、泰拳,她一點兒也不柔弱,帶入到她的專業中,她同樣是這樣一個能夠為了演戲克服一切困難的人。”
從普高升入中戲,沒有表演經驗的藍盈瑩,在第一關天性解放上就吃癟了。
“第一學期,老師讓我們模擬物件、動物的時候,我是很抗拒的,我覺得我是一個人類,我為什么要去模擬這些東西?我完全沒有概念,又沒有自信,在臺上一直笑場。”整整一個學期,藍盈瑩沒辦法參與排練,匯報演出時,要么當報幕員,要么就蹭個邊緣角色露下臉。
北京干燥的氣候讓來自上海的藍盈瑩很不習慣,再加上學業不順遂,自信喪失,藍盈瑩開始流鼻血、爆痘、發胖,比起未盡的演員夢,這些更直接的沖擊讓藍盈瑩感到害怕,她覺得:“干脆退學算了,我好不適合做這行,學校大概是誤招了我吧。”第一學期結束,藍盈瑩收到了專業老師的短信,短信中說:“盈瑩,你的努力老師們同學們都看在眼里,你不要害怕,老師和同學都會幫你的。”
新學期開始后,她每天早起半個小時,跑步減肥,揣摩角色,厚著臉皮找同學排練,邁過天性解放這道坎。到大一下學期,藍盈瑩和同學一起拿下了本不是這個年級需要演的段子《離婚指南》,她出演了一個很難處理的角色。開了竅的藍盈瑩,很快就從一個沒有存在感的菜鳥變成了同學們都喜歡的“戲搭子”。
到今天,有人夸藍盈瑩有天賦,她還是會想起老師的那條短信。“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天才是被罵出來。天才一定是被鼓勵出來的。”
擺脫“壞女人”
《甄嬛傳》是藍盈瑩拍的第一部電視劇,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這個角色是藍盈瑩自己去跑組試戲試來的。她從大一升大二那個假期就開始跑組,因為有師哥師姐說過,進組試戲是演員必經的過程,千萬不要等到被迫面臨這個真實的世界的時候再去對未來做準備。當時的藍盈瑩只有19歲,演完浣碧的時候,她沒想過“壞女人”會在之后成為一個困擾她的標簽。
“我剛開始接戲的時候,會陷入一個思維模式,覺得角色耀眼一些,跟本人反差越大,就是難度越大,特別是反面角色才能夠考驗演技”,直到中戲畢業,考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后,藍盈瑩才意識到“反派才能體現演技”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不鼓勵演員頭一兩年出去接戲,“我就沒拍,其實我想的是如果劇院要求,一輩子不出去演戲都行。我對自己的要求一直是青衣,不是花旦,錯過一些機會沒關系。”
就這樣,藍盈瑩大概有四年的時間沒有接戲,以至于好多人以為她不接戲了。等她再出來接戲的時候,發現自己處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之前留給觀眾的印象就只是浣碧帶來的“壞女人”標簽,藍盈瑩在一段時間成了壞女人專業戶,大家只要說到“壞女人”就會想到她,“這是一個觀眾緣的問題,反面角色接得多,你就會被定型,觀眾一看你就覺得是壞人,沒有選擇空間了。”
因為只能接到類似的戲,藍盈瑩有段時間一度非常沮喪。因為在她看來,真正的好演員應該有能力塑造不同的角色,讓觀眾看到你不同的一面。所以2015年演完電視劇《山海經》里最后一個“壞女人”后,藍盈瑩就出國學習了。“回國以后我說要演一個好人的時候,他們都不敢用我,因為他們沒有看我塑造過其他類型的角色。但是我不管,為了演,我會降片酬,我要讓大家看到我還有不同的可能性,《外科風云》的楊羽播出之后就好多了”。
一個小目標:想做表演藝術家
經紀人黃曉東清晰的記得,2015年5月21日,藍盈瑩與他所在的華策影視正式簽約。當時藍盈瑩剛從洛杉磯學習回來,性格很ABC,但除了“浣碧”的印象,他對這個女孩了解的并不多。
作為職業經紀人,他的第一感覺就是,作為一個處在上升期的女演員,藍盈瑩有點太能沉得住氣了:《甄嬛傳》讓很多人記住了浣碧,本是乘勝追擊的絕佳時機,但她選擇出國學習,而后又考進“人藝”。藍盈瑩說,考進人藝這個最高話劇殿堂,讓她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她在心里暗暗發誓,接下來幾年都可以不出去演戲。她安安心心地演了兩年話劇,一部外面的戲也沒接。
人藝的入職手續還沒辦妥,藍盈瑩就先演了話劇《甲子園》,在這部由北京人藝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共六位老藝術家出演大戲中,她的角色不重。但直接的影響是,憑借《甲子園》摘得北京人藝2012原創劇目優秀導演獎的人藝導演唐燁,選擇她來出演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經典作品改編的小劇場話劇《壞女孩的惡作劇》,藍盈瑩飾演周旋在三個男孩間的“壞女孩”,戲份最重。
黃曉東一直認為,藍盈瑩不需要去做花旦,她就是個青衣。他支持藍盈瑩每年空出一段時間回歸舞臺,再花三個月時間出國學習。近兩年,藍盈瑩會固定去“南加大”電影學院旁聽表演和影視制作課。
“我的職業是演員,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演戲其實是一個掏空自己的過程,如果你不去充電,就只能不停地重復自己,重復到沒有真實可言了。”
談到表演,藍盈瑩絲毫不掩飾她的野心,“我是想要當藝術家的演員。”怎樣的藝術家,她沒有繼續說,她的偶像是梅麗爾斯特里普,一個因入圍并獲了太多奧斯卡獎而備受調侃的偉大女演員。
藍盈瑩承認,家境的優渥讓她能夠潛心從藝。話劇演員很清苦,在人藝,一天的排練費只有八十塊,辛苦一年的收入可能不滿十二萬。這在北京,僅僅達到了吃飯和租房的生存線。
藍盈瑩慶幸自己不是只有演戲一條路可走,父母直到現在還會對她說,不想演了就回來做生意。但正因為有退路,她才更確信前進是因為熱愛,因為熱愛,才愿意不斷完善自己。
這本不難理解,身為演員,理應深入生活、磨練演技、尊重藝術和藝術規律,不斷吸收、充實自己,但在當下的影視劇行業,這一切令人遺憾的顯得多余,卻也因此,讓藍盈瑩的這份淡定顯得可貴。
也許更可貴的是,她有屬于自己的小目標:“在我還沒有畢業的時候,我就很清楚我的規劃是什么。畢業后的前五年,我就要專心致志地做一個演員,從第六年開始,我會一邊去磨練演技,一邊去學一學這個行業其他的東西,從第十年開始,我要開始做自己的片子,不是為了掙多少錢或者圖個名,我只是想要說出我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