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觀眾對影片的畫面也越來越挑剔。而華麗的特效能給一部影片的畫面帶來質的提升,反之亦然。看慣了“手撕鬼子”等含大量五毛特效的抗日神劇,換換口味,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五大頂級特效電影。
NO.5:《地心引力》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阿方索卡隆,上映于2013年。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在探索者號航天飛機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后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小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就徹底被技術層面所折服;攝影,音剪以及混音無懈可擊。尤其在表現宇宙空間時的地球建模及逼真的材質,及其周遭渲染環境氛圍的的燈光選擇,都恰到好處的將前后景融為一體而毫無違和感。洛夫克拉夫特說過: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宇宙的黑暗空洞即是恐懼的源頭,正因為被這恐懼所操縱,才使我毫無防備地被后半段好萊塢傳統主旋律煽情給擊中。雖然該片在敘事結構,劇情的邏輯性上多少有些硬傷,但瑕不掩瑜,其優質的畫面表現足以躋身五強。

NO.4:《銀河護衛隊》
漫威的電影向來走的也是“燒錢路線”,該片上映時間是在2014年8月1日。影片主要敘述因盜竊神秘球體而被四處追捕的“星爵”彼得·奎爾不得不與四個格格不入的烏合之眾卡魔拉、火箭浣熊、樹人格魯特和毀滅者德拉克斯結盟,他們必須背水一戰,才可能拯救整個銀河系。雖然劇情有些簡單,但幾首旋律優美的老歌、3D效果和明麗的畫面都是它的加分項。尤其是角色的臉部變妝特效的制作可以說登峰造極,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時小編也跟大多數觀眾一樣誤以為其臉部的指痕效果是化妝師畫出來的,但后來定幀看才恍然大悟,那些效果竟然全部是虛擬頭部跟蹤做出來的,因為化妝師畫出來的傷口深度隨著鏡頭角度的變化是會有些透視上的輕微穿幫。

NO.3:《后天》
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電影極少有畫面不華麗的,該片的導演是羅蘭·艾默里,主演也全是實力派:丹尼斯·奎德、艾米·羅森、杰克·吉倫哈爾。上映時間是遙遠的2004年。該片主要劇情圍繞溫室效應展開,因氣候變化而引發了第二次冰河期導致的全球災難。災難片必然給特效團隊帶來了更寬廣的施展想象力的平臺。為了拍攝洪災的效果,劇組專門為此制作了一個巨型水箱,及一個微型紐約城,最終將紐約完整的“浸泡”在水里。為了拍攝冰雹,劇組舍棄了后期建模的簡單做法而去購置了大量冰粒,并將每一個冰雹加工成石塊般大小,最終呈現給觀眾逼真的東京冰雹災害效果。他們舍近求遠的拍攝手法在國內劇組看來可能很“愚蠢”,但票房和口碑卻能說明一切。

NO.2:《變形金剛》
無需過多介紹,這部影片無疑是最成功,最知名,影響力最大的商業影片之一。而且不止在電影圈,其在玩具市場和汽車市場的影響力也無與倫比。該片的劇情已經無需過多介紹,可以說地球人都知道。其變形特效,已經開創了商業影片特效制作之先河,動作骨骼綁定,節奏感,小的過渡細節,都無可挑剔。它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解決了3d動態拍攝過程中的畫面抖動問題的影片。這部電影目前上映了5部,不過遺憾的是此前邁克爾·貝已經明確表示《變5》是他參與執導的最后一部變形金剛系列。

NO.1:《阿凡達》
被英國雜志《Empire》評為“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之一”的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于2009年12月上映,全球總票房高達27億美元并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全球票房紀錄。單從票房來看,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震撼的光影表現,逼真的流體動力學粒子特效,細膩的角色人物摳像合成,極具沖擊力的3d效果,讓觀眾仿佛親臨了夢幻般的虛擬世界。甚至有網友表示,《阿凡達》的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用來當桌面壁紙。它是好萊塢工業體系下的巔峰之作,最突出的亮點是劃時代的特效。《阿凡達》的特效已經成為了之后大片的參照和標桿。直到現在,很多影片還會以“《阿凡達》特效團隊精心打造”或者“特效媲美《阿凡達》”作為營銷噱頭。面對主打特效的影片,觀眾也總會拿它和《阿凡達》對比,對于如今的主流觀眾而言,這種對比已經成為觀影選擇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