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小說活著求分享
白璐
【摘 要】《活著》作為余華轉向溫情敘述的作品,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文中描寫了小人物福貴一生悲慘的遭遇,表現(xiàn)了“為活著而活著”的主題。1994年,張藝謀導演將其搬上大屏幕,通過一定程度的改編,使《活著》更廣泛地為人探討,影視的改編為小說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更有力的價值。
【關鍵詞】《活著》;文本;影視改編;傳播;價值
中圖分類號:J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079-02
余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92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活著》作為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多次獲國際大獎,也得到很多文學評論家的關注,甚至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1994年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的《活著》更是斬獲了國內外許多大獎,更加引起了大家對于文本《活著》的關注。我們對《活著》的文本和電影、電視劇進行比較,以期深度剖析《活著》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以及文本被改編成影視的價值。
一、余華小說《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作為轉型期的一部作品,敘述風格由冷漠轉向溫情,告別了之前一直崇尚的對死亡、暴力、血腥的描述,轉向對人生命的思考,對命運的探索。最初發(fā)表在1992年的《收獲》上,在國內外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作為余華轉型后的重要作品之一,《活著》不同于余華先鋒期作品,苦難、死亡在小說《活著》中更顯溫情,余華對待社會、人物的態(tài)度不再僅僅是冷漠、血腥、暴力,而在苦難中開始孕育著救贖。在《活著》中死亡人數(shù)眾多。《活著》中的主人公在面對天災、人禍、戰(zhàn)爭、政治動蕩給他們帶來的重重打擊,親人朋友紛紛離世后,仍能頑強地活下去。是什么造成福貴的這種對于死亡的承受能力,即使在面臨著沉重的傷害仍然能堅持著活下去,是文本想要探討和闡釋給我們的深意。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四十年的人生故事,展示了四十年命運給予他的各種不幸與苦難,但是他仍堅強地活著。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敗光了所有家產(chǎn),他的父親被他氣死,在路上為母親抓藥時被國民黨抓壯丁,在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等到回家時母親早已離開人世,而女兒鳳霞也成為了啞巴。兒子在有慶給醫(yī)院難產(chǎn)的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死去,女兒鳳霞因為難產(chǎn)死亡,隨后不久妻子家珍因為疾病也離開了人世,女婿二喜被樓板砸死,剩下他和他唯一的外孫苦根,但是苦根由于吃了過多的豆子而被撐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頭叫做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福貴活著的過程盡管十分艱難和痛苦,但是仍然沒有放棄。我們在文本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堅持與暖意,要好好地活下去,永不言棄,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用活著對抗死亡,用活著感受生命的燃燒,把握好自己的生命。
在小說中,作者反映出了對生命和人生的感慨,對命運無常的無奈,但是也展現(xiàn)了苦難中的溫情,即使再難,仍然堅持著活下去的信念和決心?!盀榛钪钪笔怯嗳A在小說中想要闡釋的主題,要勇敢地活下去,人只有活著才好。
二、電影《活著》
1994年小說《活著》被張藝謀導演搬上大銀幕,成為了電影《活著》。張藝謀導演作為“把關人”在電影中也融進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對文本進行了一定的改編。
(一)電影減少了命運無奈的情感,而是強調了政治社會對人的影響
電影對小說有幾處改動,更多的強調了社會歷史對人命運的影響。表達了人作為一個個體在大環(huán)境背景下的渺小與無奈,難以把握自己命運的悲涼。有慶的死不再像小說中因為抽血過多而死,而是在大煉鋼鐵的過程中,有慶因為太疲憊躲在學校的墻后面睡覺,區(qū)長由于忙于視察,同樣幾天沒睡覺,在倒車時將墻撞倒而把有慶活活壓死。家珍死于難產(chǎn),在影片中請到了醫(yī)術權威的王大夫,但是王大夫卻因為文革而不敢說話。福貴給他買了七個饅頭,在關了好幾天牛棚吃不到飯的情況下,王大夫把饅頭都吃了,差點被噎死,沒辦法救鳳喜,而在先前信誓旦旦的女護士們沒有實際的本領,驚慌失措?yún)s沒有辦法救鳳喜,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從而導致了鳳喜的死亡。在電影中的死亡,更強調了社會歷史對人命運的影響,再現(xiàn)了對當時環(huán)境的表述與批判。
(二)電影減少了文本中的悲觀與苦難,融入了更多的溫情
小說中福貴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由富家少爺變成落魄窮苦的人,親人一個一個地相繼離去,只剩下他自己悲涼地活在世界上。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文本透露出人對于命運的無奈和生活賦予的苦難與悲涼,我們無法去改變它。而在電影中家珍、二喜、饅頭都沒有死,福貴在結尾時告訴饅頭“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就變成牛,牛長大了饅頭就長大了,饅頭長大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的日子就越來越好了?!彪娪百x予了觀眾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滿足了大眾對于團圓和美好的期待,讓觀眾心里可以接受。電影的結尾,向人們展示了生命中的溫情,意在告訴觀眾只要活著即使生活有再多苦難,仍要勇于直視生活的悲涼,對未來抱著希冀。
三、電視《福貴》
2005年,由《活著》改編成的33集電視劇《福貴》搬上了大熒屏。由朱正導演,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編,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感情戲在劇中被大幅增加
在文本中,福貴與家珍在婚前并沒有過多的感情戲,甚至沒有交代兩人為什么結婚,只是交代了家珍是他的妻子。但是在電視劇中卻大幅地增加了二人的感情戲,兩個人是自由戀愛甚至可以說沖破重重阻礙而在一起的幸福的婚姻。在開始,由于機緣巧合,福貴替領舞前往陳記米行跳舞,被當時是陳記米行的大小姐家珍看到,家珍被福貴跳的花鼓戲所吸引,而福貴也被家珍吸引。后期還包括福貴帶人搶親等情節(jié),交代了福貴與家珍的婚姻,大量的戀愛情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了兩人之間的美好,對后面的情節(jié)也就越發(fā)的容易牽動心情。在小說中對鳳霞的感情也沒有多做描述,只是交代了鳳霞之前一直沒有男人愿意要她,直到二喜出現(xiàn),他們都很喜歡彼此,于是就在一起了。但是在電視劇中,增加了二喜、胡老師和鳳霞的感情糾葛,讓我們感受到在當時大環(huán)境下感情的走向,以及在政治歷史條件下個人感情的無奈。
(二)人物在劇中被豐富
在電視劇《福貴》中,出現(xiàn)了許多之前在文本中一筆帶過甚至沒有的人物,通過對他們的描寫,豐富了整個故事的框架,使人物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吸引觀眾。
電視劇中增加了二楞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在文本中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在電視劇中卻作為一個主要的時代誘因出現(xiàn)。二楞是一個典型的地痞流氓,他不學無術,沒有好心思,出生在貧農(nóng)家庭卻并沒有農(nóng)民的勤勞誠懇,在文革時代,他變成了造反派,后來二喜的死亡也與他有著關聯(lián)。通過一個人物的展現(xiàn),清晰地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情形,讓觀眾感受到人的命運的無奈與時代的巨變和生活的苦難,更加容易帶入,從而深刻地體會劇情,感同身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悟。
四、《活著》影視改編的價值
(一)文本價值得以更廣泛地傳播
電影《活著》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是張藝謀導演的創(chuàng)新是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他的改編符合了原著的基本要求,所以能夠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獲得了成功。正如余華所說:“愚蠢的導演才會忠于原著,有主見的導演,都會進行改編。”而隨著《活著》被搬上大屏幕,小說《活著》也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余華在清華做講座時關于《活著》的評價曾說到:“我一直說它是我的‘幸運之書,如果沒有這本書的話,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很多讀者是讀了這本書之后,又去讀了我其他的作品,才開始慢慢了解我,這確實是我的一本‘幸運之書?!彪娪昂碗娨晫ξ谋镜闹嬉彩鞘埂痘钪芬恢钡靡允艿疥P注的重要原因。電影的成功鑄就了小說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電視的拍攝更是促進了文本在更大范圍的傳播,使《活著》的影響力一直被人們稱道。
(二)具化形象,加深觀眾的理解
文本中的形象和感情是需要讀者一點點慢慢地去領悟,需要觀眾去體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需要一定的過程和領悟力才能達到對一個文本較為正確的解讀。而文本改編成影視可以使觀眾直接從影像中獲得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不再需要復雜的想象和感悟,而是通過動作、表情讓觀眾得以深刻地理解。這就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觀眾負擔,劇中的形象得以更加具體化,形象化,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更快地領悟導演和文本想要表達的感情和內涵,接受得更快更輕易。在文中描寫福貴對有慶的死的感受,曾有這樣一段話:“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痹谖闹袑τ诒嗟男那榈拿鑼懯鞘稚羁痰?,像鹽,是因為心里難受,因為心里苦。這種感受在文本中是需要讀者在對文本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感受到了文本的基調下,才能體會出來的,而這種體會是需要時間和感情的一個積累,是要慢慢形成的。但是在電影和電視中,我們可以通過福貴和家珍的痛哭,通過人物表情和行為即感受到失去兒子的心痛。這是快速的,可以讓觀眾快速地感受內容并融入到導演為大家創(chuàng)作的一個環(huán)境中去,加速了感情的渲染,有力地塑造了氛圍。
五、總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文本與影視的合作是大勢所趨。兩者相得益彰,被改編的文本會更廣泛更快地被大家接受,作者和其作品也會更快地被大家熟識,擴大其影響力。而改編自文本的電影也會由于其合適的改編而得到大家的認可,提供給觀眾一個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在文本中存在著許多韻味以及需要反復思索才能品味深意的地方,在改編成影視時仍需要被注意。在改編時,如何能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又不失特色地進行改編,盡最大可能性保留作品的深意和內涵,是以后影視改編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章杏玲.試論影視《活著》的改編藝術[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25.
[2]王蕾蕾.余華《活著》的版本改編與受難—救贖主題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2014-5-20.
[3]喬軍豫.用活著對抗死亡—論余華的小說《活著》展示的生命信念[J].昌吉學院學報,20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