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 服裝產業 碎片化形勢下的互聯網新模式
姜元娟
摘 要: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智能工具層出不窮,碎片化閱讀應運而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學者們對此褒貶不一,各種思想不斷碰撞。本文從碎片化閱讀的概念、產生的原因、利弊分析以及如何應對等四個方面對碎片化閱讀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碎片化;全民化;惰性思維;理性對待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72-01
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閱讀領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閱讀地點從圖書館到地鐵上,閱讀形式從文字到視覺,閱讀目的從研究到消遣,閱讀載體從紙張到網絡等等。盡管有人不斷高喊著“紙質圖書無法被替代”,但電子圖書的進步與便利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一、碎片化閱讀的概念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人經常通過微博、等網絡平臺攝入碎片化的信息,這種通過手機等電子終端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被稱為碎片化閱讀。人們對于碎片化閱讀通常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閱讀內容的碎片化,相對于系統性閱讀,碎片化閱讀是指閱讀片段性的內容,也即隨時可中斷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結構化的閱讀內容;另一方面是指閱讀時間的碎片化,相對于連續性閱讀,碎片化閱讀是讀者利用工作或者其他活動的間隙和零碎時間,通過電子書、微博、等網絡平臺進行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
二、碎片化閱讀產生的原因
(一)信息化進程中出現的智能工具是碎片化閱讀產生的直接原因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生產力不斷創造出新的社會成果。人類擁有了信息網絡體系和信息社會運行環境,并獲得了以計算機為主的新型智能工具。網絡信息平臺提供的搜索引擎、即時通信工具、微博等日益豐富的服務類型,不斷消耗和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碎片化閱讀是信息化帶來的產物,信息化的生產力催生出新型智能工具,正是這些智能工具把人們帶入碎片化閱讀中。
(二)快節奏生活下出現的浮躁心理是碎片化閱讀產生的催化劑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早出晚歸,忙忙碌碌,晚上加班或者應酬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很難有整塊的閑暇時間,能安靜地坐下來品一壺茶,讀一本書。而處在一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人們普遍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資訊。正是這樣一種浮躁求快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碎片化閱讀的產生。碎片化閱讀能夠讓讀者大幅度地降低時間、經濟和腦力成本,以相對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
三、碎片化閱讀的利弊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碎片化閱讀同樣利弊共存:
(一)碎片化閱讀的優勢
1.碎片化閱讀信息更新快、隨時隨地皆可進行。生活中可供閱讀的信息包羅萬象,碎片化閱讀方便快捷,能夠讓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信息。人們通過刷微博,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和分享所見所聞,并對感興趣的話題加以關注和追蹤。此外,碎片化閱讀令原先厚重的閱讀變得簡易和輕松。閱讀不再需要專程前往圖書館借閱書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誦經典。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工具,人們隨時隨地皆可閱讀,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
2.碎片化閱讀有利于實現閱讀全民化和普及化。在數碼時代,智能工具的發展令閱讀變得輕而易舉,一本電子書就可以儲存千萬數據,克服了傳統紙質閱讀不易攜帶、不方便存儲的弊端。此外,相對于較昂貴的紙質書籍,讀者通常可以免費或者以極低的價格實現碎片化閱讀。再者,碎片化閱讀的開放性與可參與性,讓讀者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自主選擇想要的信息,并參與討論和傳播。以上種種優勢都利于實現閱讀的全民化和普及化。
3.碎片化閱讀讓個人情感上獲得支撐,更容易融入集體之中。通過微博、等網絡平臺,人們可以擁有一個虛擬社群空間,獲得心理上的一種支撐感,自己也能參與到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茶余飯后,大家還能討論一些公共話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這些話題多數來源于QQ空間、朋友圈、微博等網絡信息。人們通常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戲劇性或反映人性的信息,以供交流。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碎片化閱讀對公民社會的建立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碎片化閱讀的弊端
1.碎片化閱讀容易導致網絡依賴。碎片化閱讀的前提條件是要有網絡,沒有網絡,就無法實現閱讀。久而久之,人們很容易形成對網絡的依賴。網絡依賴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人與人之間交流時漫不經心;在聚會場所人手一機,放眼望去全是低頭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社交軟件交流而不是面對面交流……人們與現實生活接觸得越來越少,人情變得淡漠,不利于健康和諧的生活。
2.碎片化閱讀遏制了想象力的發展。我們在閱讀紙質刊物的時候,主要以文字閱讀為主。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借助詳細的文字表達來理解其深刻的內涵。而碎片化閱讀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以簡要的語言和圖片描述事件的結果,忽略千回百轉的過程。就像截取的電影片段一樣,遏制了人們的想象力,跟著劇情被動地接受,還沒有時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想象,淺顯的結論已然呈現在你面前。
3.碎片化容易讓讀者產生惰性閱讀思維。長期沉浸于碎片化閱讀,而忽略紙質版的深度閱讀,可能會導致讀者思維碎片化和意識淺層化。過度依賴碎片化閱讀,會使讀者以求快求新的心態,在較短的時間里雜亂無序地瀏覽各類信息并力求獲得較多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而當讀者盡情陶醉于它帶來的短暫快感時,就很難有時間深入地、系統地閱讀文獻,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也就談不上靈活地創造性運用知識。它容易導致讀者形成一種惰性化的依賴,習慣于通過搜索、提問或者交互來獲得知識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和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四、碎片化閱讀的應對策略
碎片化閱讀和傳統式紙質閱讀是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本身并無優劣之分,關鍵在于采用不同閱讀方式的個人。碎片化閱讀是互聯網時代獲取知識的一個新的途徑,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理性對待。endprint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一)健全碎片化內容生產的監督機制
面對龐大冗雜的碎片化生產內容,國家應該盡快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網絡平臺生產的碎片化內容實行監管,保證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嚴謹性,提高碎片化信息的含金量。
(二)用什么方式閱讀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內容
作為讀者,應該根據個人的情況,多讀書,讀好書。閱讀的內容比閱讀的方式更值得關注。無論是碎片化閱讀還是紙質閱讀,關鍵是看其閱讀的內容是什么。在如今龐大的閱讀內容當中,不乏精品也不乏糟粕,更多的可能是平庸之作。我們應該“親近精品,遠離平庸,拒絕糟粕”。倘若閱讀內容屬于精品,那么無論是碎片化閱讀還是傳統紙本閱讀,都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知識水平。
(三)建立一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框架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需要,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框架。在碎片化閱讀中,遇到新的知識和觀念,先不忙著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而是先和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建立聯系,補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舉一反三。否則即使強行記住新知識,那也是孤立的信息,不能理解和內化便無法靈活運用。
(四)分析整理,內化輸出
要讓碎片知識連接成整體,并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再回過頭對其重新整理,內化吸收后,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因為要想把一件事表達清楚,你就需要把這件事本身理解透徹、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而且輸出還有一個好處,用計算機的術語來說,就是原本儲存在大腦相當于“內存”位置的信息,經過整理和加工轉存到“硬盤”里了,這就能釋放出“內存”中原本已占用的大量緩存,從而能讓大腦繼續以高速的狀態運轉。
總之,不管是碎片化閱讀還是傳統紙質閱讀,都是閱讀的方式,不能因為碎片化閱讀有可能影響到傳統紙質閱讀,就盲目加以排斥,而是應該尊重多元選擇的閱讀方式,更好地為多層次閱讀服務。
參考文獻:
[1]卜源.碎片化閱讀的“深”與“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10-
16.
[2]畢冉.網絡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影響[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下),2013(06).
[3]魏玉山.不要輕易否定微閱讀、淺閱讀、碎片化閱讀[J].出版參考,2013(34).
[4]毛忠昕.“碎片化”閱讀時代的圖書價值[J].魅力中國,201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