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禮
自從去年上半年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大火特火之后,印度電影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新寵。去年底上映的《神秘巨星》收獲7.46億票房。3月2日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至今拿到近2億票房,該片早在2015年7月就已在印度上映,是一部近三年前的舊片,很多中國影迷早在網上看過,但依然取得這么好的票房成績,原因何在?
與《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相比,《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更符合中國觀眾心目中傳統印度電影的印象,盡管在中國內地上映的版本已經刪減了18分鐘,但片中依然有大段的印度歌舞。看到小沙希達下火車后和媽媽失散,本以為故事和去年的奧斯卡熱門片《雄獅》相近,不料轉眼之間,流落到印度街頭的沙希達,就看到了載歌載舞的猴神大叔。
一大段歌舞將沙希達媽媽丟失女兒的悲慘氣氛一掃而空,沙希達和猴神的邂逅,彰顯了印度電影浪漫和富于戲劇性的一面。同樣都是千里尋親的故事,但《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隨后的故事進展,完全和《雄獅》不同,盡管依然反映社會現實,但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印度猴神大叔帶巴基斯坦小蘿莉穿越印巴國界,千里迢迢去巴基斯坦尋找媽媽,而且還不可思議地成功找到了,整個故事就像一個美麗的童話,因為只有在童話中,才能用真善美和愛心,消除國家、民族、宗教等一切隔閡。而且猴神大叔明明一身功夫,偏偏平時謙和溫順,是哈努曼神的忠實信徒,只有在妓院和警察局發飆時,才顯示他驚人的戰斗力。
比猴神的功夫更能打動觀眾的,是他的善良、堅毅和滿滿的愛心。觀眾明明知道現實生活中很難有這樣純粹和勇敢的好人,但是出于對真善美的向往,也不會細究整個故事和人物的合理性,只要情感真實感人,在無堅不摧的愛心面前,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結尾在邊境的那一幕,不知道感動了多少觀眾。
這就是印度電影的特點和魅力。縱觀去年至今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三部印度電影,都是典型的商業類型片,盡管水準并不相同,風格也有很大差異,但其中五大套路值得中國電影人借鑒和學習。
首先,講一個戲劇沖突強烈的故事,在高潮處極盡渲染烘托。
印度電影一向故事性強,戲劇沖突強烈,小時候看的《大篷車》就是如此,如今的印度電影人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講故事的能力更進一步。《摔跤吧!爸爸》的敘事節奏和方式,比好萊塢商業大片都吸引人,一開場就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中間幽默的臺詞和生動的細節,又隨時調節著影片的氣氛。
結尾高潮處,吉塔經過激烈的角逐,艱難戰勝對手奪冠,而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被關在小屋里,不能親眼目睹這一幕。導演極盡渲染烘托,成功地點燃了觀眾的情緒,打動了觀眾的心。
《神秘巨星》的高潮出現在尹希婭的母親在機場安檢處“起義”,勇敢地痛斥丈夫所作所為,毅然帶著兩個孩子去參加頒獎典禮,那一刻實在大快人心!結尾頒獎典禮上,已獲獎的歌手主動把獎杯讓給尹希婭,盡管顯得不合情理,但隨后,尹希婭上臺后對母親的深情表白,明明知道是套路,但依然會情不自禁地感動。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同樣如此,全片高潮出現在結尾印巴邊境,原本是啞巴的沙希達奇跡般地喊出聲來,導演和編劇實在太能煽情了(其實開頭已經埋下伏筆),這就是他們講故事的高明之處。
主題正能量,愛和夢想必不可少,是無堅不摧的利器。
這三部印度電影盡管對印度社會現實多有揭露和批評,但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主題都是有關愛和夢想,像是濃濃的一鍋印度雞湯。和公認的世界經典電影相比,或許并不深刻,但是觀賞性強,感人肺腑。
片中,愛和夢想成為主人公無堅不摧的利器,成為解決一切矛盾,克服所有困難的殺手锏。《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把摔跤的夢想寄托在兩個女兒身上,嚴父出高徒,最終讓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神秘巨星》中,尹希婭對唱歌夢想的追求,令觀眾動容。盡管她的成功順利得難以置信,但被夢想和愛打動的觀眾,顧不上細究細節的真實性。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則是將男主角的愛心渲染到極致,因為有愛,才能最終完成不可能完成的尋親任務。因為有愛,才讓這部影片的主題和立意贏得觀眾的尊敬。
主角出身社會底層,擁有非凡本領或常人難及的毅力。
三部影片中的主角都出身印度社會底層,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員。這與中國的現代題材電影喜歡描寫都市白領不同。當然,這也反映了中印兩國的國情不同。
但無論是《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還是《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主角雖然出身社會底層,卻都擁有非凡的本領,甚至堪稱是天才。比如《神秘巨星》中的小女孩尹希婭,就是唱歌的天才。猴神大叔的一身漂亮功夫,也絕非常人所能及。《摔跤吧!爸爸》中的父親,更是勝過國家隊教練的摔跤高手。
關注社會現實,不求深入揭露,只要有利于講述故事。
這三部印度電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揭露社會現實,敢于觸碰當前印度社會的痛點,這是影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重要原因。如果像《小時代》那樣脫離現實極盡奢華,豈能讓大家感同身受?
即將于4月初引進中國內地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更是聚焦孩子教育和擇校等現實問題,估計到時候又將成為觀眾熱議話題。
但印度電影中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批評,只是點到即止,并不會深入展開,目的主要是為了有利于講述故事和吸引觀眾,結尾往往都是圓滿和光明的,而不像一些文藝片那樣深刻揭露觸目驚心的現實,令人反思和探討。
反派臉譜化,主要功能是在關健時刻給主角設置障礙。
印度電影中的反派通常是比較臉譜化的,更多的是一個功能角色,主要功能是在關健時刻給主角設置障礙、增添麻煩,從而加強影片的戲劇沖突,讓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這樣的反派人物特別招觀眾恨,比如《摔跤吧!爸爸》中的國家隊摔跤教練,關健時刻指使人把阿米爾·汗關進小黑屋,就特別令人痛恨。《神秘巨星》中專制殘暴的父親,本來以為沒啥文化,結果還是工程師,那副嘴臉就更令人討厭。《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里那個死不認錯的警察高官,也是這樣功能化的反派。
這樣的反派角色,雖然有臉譜化之嫌,但卻是制造戲劇沖突的關鍵人物。對于愛憎分明的觀眾來說,他們往往成為出氣筒,很好地完成了反派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