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Buddha+
大佛普拉斯
2017
導演:黃信堯
類型:劇情 / 喜劇
主演:陳竹昇 / 莊益增 / 戴立忍 / 納豆 / 張少懷 / 丁國琳 / 雷婕熙 / 林美秀 / 陳以文 / 梁赫群 / 游安順 / 李永豐 / 朱約信 / 小亮哥 / 脫線
2017年的金馬獎上,有這么一部大贏家,十提五中,[大佛普拉斯]。
它拍窮人,真的把“窮”拍得入木三分,讓窮,不僅是狀態(tài),更是心態(tài)。
名字就窮,肚財、菜埔、釋迦、土豆。
窮人肚財自己都忍不住吐槽:你(菜埔)老板叫Kevin,我叫肚財,差這么多。
工作也是窮差事兒。
△肚財撿破爛
△菜埔看大門
△釋迦流浪漢
△土豆好點,看雜貨店
可貨物堆得滿滿當當,不見天日,十天半月也不見一個人。
至于生活……哪來的生活。
撿破爛撿到幾本黏糊糊的色情雜志看。
△說是“諾貝爾攝影獎”作品
△賣廢品的幾個零錢拿來夾娃娃
這就算是天大的娛樂了。
但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窮人閑了也要想點子享受花花世界。他們竟然偷拿Kevin的行車記錄儀看著玩兒。
△雖然畫面是馬路,但聽聲兒是車震
誰知窮人心啊,當屬導演黃信堯。
他讓肚財吐槽著就道出心酸:
三分靠作弊(zuo bia),七分靠背景(o bia)
果然愛bia才會贏。
01 窮的現(xiàn)實 逼出“窮心態(tài)”
黃導當然算不得窮人。
但[大佛普拉斯],算是一部窮電影。各種補助加上投資,一共也就3000萬臺幣(約650萬人民幣)的經(jīng)費。
這個投資規(guī)模,不尷不尬。
更低預算的當然也有,[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全片鎖定一個場景,只花了20萬美元(約126萬人民幣),僅是它的六分之一;
但著名爛片[房間],亂花也能花掉600萬美元(約3800萬人民幣),是它的六倍。
可參考的同規(guī)模影片包括:
△[電鋸驚魂]
△[兩桿大煙槍]
△[落水狗]
總之在之前,這些導演都籍籍無名,電影自然也拿不到多少投資。而這些電影,也在后來被譽為中低成本佳作。
這種規(guī)模,大概可以算掙扎在溫飽線上下。
所以這影片拍起來,是摳摳的。
黃導從2000年起,開始拍紀錄片。抱著攝像機悶頭拍,成果不少,可電影圈里也不認識幾個人。
他甚至只認識一個演員。
△就是飾演肚財?shù)年愔駮N
提議拍攝的鐘孟宏,也是本片攝影,牽頭找人。
如果沒有他,黃導就像自己片中的角色:“沒錢,沒背景,沒感情。”
所以,在44歲“高齡”,他才借[大佛普拉斯]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朋友看了這片,指著肚財和菜埔說:“這,不就是你嘛?”
02 沒有窮心態(tài) 不拍“窮電影”
影片中,黃導還加了旁白。
比如,工人們都隨口飆臟話“干你娘”,而黃導口播:“這個工廠大家都很關(guān)懷對方的老母,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懷。”
△突然有了人文氣息呢
他拍紀錄片時就愛干這事兒,轉(zhuǎn)劇情片了,左右一合計,這還可以算作風格。反正新導演,不忌諱。
而且這也不花錢。黃導就自個兒在家錄旁白。
△還有片尾出字幕后,貨柜屋翻了
鐘孟宏說,這可是我們美術(shù)做的呢。
先別急分析這翻到貨柜屋的寓意,讓黃導告訴你:這其實是臺風吹翻的。
不光是導演打破第四面墻的旁白,也不光是肚財、菜埔尷尬的遭遇,連拍攝,都透著一股苦中作樂。
你看,這么個劇組,怎么能不懂窮人心。
03 誰知 窮人心
以上,略有開玩笑成分。但影片對底層人心態(tài)的理解,確實到位。
首先,什么是窮?
窮是干什么都沒底氣。
△肚財賣破爛被壓價,也只能受著
△菜埔被叔叔坑,花300塊買回了自己的燕京
而他倆撞破Kevin的秘密,犯罪的明明是Kevin,他倆卻心虛得要命。
△縮頭守了一夜
這要說到黃信堯有次在漫畫書店里,看到老板跟一個中年男人打招呼:“怎么這么久不來了?”
他說:“沒加班,不敢來。”
其實不過20塊錢,可口袋里沒有,連邁入一家書店,都不敢。
更不要說毫無背景,肚財和菜埔,哪有底氣扳倒Kevin。
窮人也有有底氣的時候,在更慫更窮的人面前。
肚財這個慫人,到了菜埔面前,突然硬氣了起來。
△有時懟一懟
△有時還傳授做人的道理
黃信堯剛開始拍紀錄片,就有這么一個橋段。
[唬爛三小]里,他述說他和高中好友,總會在一家茶店里,喝茶,互相說垃圾話。
后來,有人上了大學,有人當了兵,各自的生活開始分叉,回頭想起來,竟然是那些互懟的垃圾話,最為親切。
肚財從比自己弱的菜埔身上找尊嚴。但那些“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的“訓導”,卻有幾分天涯淪落人的相惜。
△后來,菜埔來到肚財?shù)淖√?/p>
望著滿屋的剪報美女和娃娃,竟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了解肚財。
原來兩人所有的了解,都在那些看似人生道理的苦水里。
再說全片最叫人玩味的娛樂活動:觀看行車記錄儀。
提議者是肚財:“看看你老板到哪里風流了。”
[天才雷普利]中,雷普利穿上貴公子的衣服。
△假想自己是他
[美國甜心]里,底層的推銷團隊成天混跡于高檔社區(qū)。
△喝他們的酒,掙他們的錢
這是種對表象的迷戀。
換了又換的床伴,精致的衣物,無盡的美酒,寬敞的別墅。
但吊詭的是,也是因為窮,這種迷戀,始終是照貓畫虎。
黃導更是將這種因窮而生、苦中作樂的迷戀,貫徹到片名中。
“之前拍了短片,這次是長片,想把篇幅也體現(xiàn)在片名中。可叫‘長佛’、‘巨佛’都怪怪的。”
那時iPhone 6出plus,他干脆就叫電影作[大佛普拉斯]。
要最大的,要最好的,而且要讓全世界知道。
菜埔說,等我以后有了錢,也要叫別人幫我起個英文名。
但就像菜埔與肚財們終究等不到起英文名的那天,而電影,也不可能叫[大佛plus]。
普拉斯,那是真切的窮人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