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過獲得金馬獎的涂們老爺子,以及他的“成名作”《老獸》,躊躇著一直想看,又一直不敢看,因為,它是一部無奈的人生悲劇。
對于直面現實、揭露人性的國產影片,得著始終抱有期盼,只是,太多的虛假與謊言、敏感與“超綱”,為現實題材國產片蒙上一層看不清、摸不透的迷霧。《老獸》的成功,說明了只要精細打磨,只要誠心誠意,劇本和演技都不是問題,只要情真意切,只要照進現實,敏感和負面都不是問題。
表面上,老楊之所以“招人恨”,因為他干了太多“缺德事”。實際上,這是現在沒錢的“混蛋”老楊,維護曾經的那個有錢的“俗人”老楊的“面子”。他在維護自尊和拋棄過往中不斷的躊躇、掙扎,承受著重壓卻依然不愿承認、執迷不悟。從“可恨”到“可憐”,觀眾們漸漸理解了老獸,那個被時代無情拋棄的老獸。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敢于人言無二三。中國人之所以“好面子”,表面上相互攀比、熱衷客套,實際上是對自身價值缺乏足夠的自信,對信仰缺失的心存空虛和恐懼。影片中的“俗人”老楊,曾經“趕上了好時候”,雖然現在“經濟形勢不再有”,卻依然咬著牙,死命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對老楊來說,自尊心就像是毒品,戒也戒不掉。早年間“折騰出的富貴”,讓見過大世面的他,習慣于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可以對妻子百般照顧,可以幫兒女升官發財,可以幫朋友兩肋插刀,可以養小三滿足虛榮。在所有人心目中,他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欠債人“不容易”。
然而,時代的大潮噶戛然退去,那個曾經有錢的“俗人”老楊,漸漸的開始不招待見,成了沒錢的“混蛋”老楊。
死要面子活受罪,對于習慣了“自掃門前雪”的中國人來說,這實在是太正常,甚至心生一絲憐憫,但絕不會輕易出手相助。不管癱瘓在床的老伴,偷拿老伴手術的救命錢,干出的那些“混蛋”事兒的老楊,還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沉迷于在小三面前扮老板、在朋友面前扮好人,盡其所能的維護自己僅有的那一點“尊嚴”。
只有成功者,才能享受眾星捧月的美妙感覺,沒有人會為失敗者買單,即便是他至親至近的一雙兒女。因為兒女不愿意“孝順父親”、不懂得“知恩圖報”,“俗人”老楊一怒之下與兒女對簿公堂,要討個說法,為了借錢被三女婿無情趕出去,實在氣不過。但在兒女們看來,“混蛋”老楊爛賭成性、花天酒地還包養小三,嘴里沒一句準話,品行惡劣到極點,就像一只名副其實的野獸。
這看起來很矛盾,其實不過是一件事的兩個面。老獸覺得相繼失掉了曾經的位置、曾經的自尊、曾經的兒女,老楊心灰意冷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沒人“懂”他,連最親近的人都看不懂。兒女們則覺得,曾經能“幫得上忙”、“花得起錢”的老楊,現在窮困潦倒,躲都躲不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拖累”。
老楊的經歷,以小見大的抒發了一個時代的挽歌,更是對一個“可恨有可憐”的靈魂,克制而真切的娓娓道來。無限的逼近現實,你才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多殘酷,人生有多無奈,人性有多復雜,甚至困獸猶斗,拼得眾叛親離,都沒辦法在一個新時代中,有尊嚴的活下去。
得著說 | 拿興趣說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