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有個粉絲很開心地跑來找我,說她最近看了個國產青春片叫《我心雀躍》,出乎意料的竟然非常驚喜,演員清新畫面唯美。
最重要的是,這個片子,竟然完!全!沒!有!國產青春片標配的劈腿、墮胎、作死等等花式無病呻吟!
曾經吃飽了撐得有閑錢為 《同桌的你》、《梔子花開》等一眾國產青春片買單的我,早已明白在電影里“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這一宇宙真理。
但聽到這位小粉絲的強勢安利,瞬間引發了我的好奇心,看了《我心雀躍》的預告片,原來它曾榮獲去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影片的提名,女主角還獲得了最佳演員的大獎。
這是一個高二女生喜歡上自己美術老師的故事,沒有狗血的劇情,只有平淡的青春懵懂的情愫和自我身體的意識覺醒,在我的眼前娓娓道來。
機緣巧合下,我逮到了能夠采訪《我心雀躍》的導演陳 劉紫微 的機會。
身為女性導演,在拍青春題材的時候,跟男性導演相比,視角有什么不一樣?
這個電影也算我的半自傳吧,我高二的時候確實暗戀過初中的一個美術老師,但是就是純暗戀,人家都不認識我的那種。所以可能在情感上,我會更能明白,更清楚一些,也比較好溝通,我覺得這個是帶有自身的體會吧。
之前我們也有粉絲看了《我心雀躍》的首映,后來她跟我們說,她覺得可以用三個字來評價這個電影,就是“思無邪”,您覺得這三個字準確嗎?
其實給這個電影各種概念的都有,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思無邪”。確實這個電影是很純粹、很干凈,表達了那種天然的東西,我覺得她認為“思無邪”指的就是這個吧,這位觀眾也算是知音了。
電影中的美術老師,她對女主角劉唯唯到底是怎么樣的一種感覺呢?
噢,沒感覺,全程無感。
那當時在電影里面,劉唯唯就問生物老師葉楠,知不知道男生們都喜歡她、她有沒有喜歡的人呀,然后葉老師說,她已經過了那個年紀了,劉唯唯就問,哪個年紀?后來葉老師就笑而不語了。這個可能算是成熟的一個女性和一個懵懂少女對愛情的不同理解吧,你覺得這種“不同”,具體是什么呢?
我覺得可能是年輕小孩兒對于一見鐘情可能來得更容易一點,但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雖然我們都很期待一見鐘情,但是我跟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在沒有了解、沒有接觸的情況下,我說我喜歡上一個人,這個就是很少出現的概率。
那現在國產青春片越來越多了,然后被吐槽的也是很嚴重的。您是怎么評價這種現象的,或有什么想法?
那些其它的青春片,我覺得可能每個人、每一個導演或者制片方都有他們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人靠情節取勝來吸引觀眾。那可能,我這個電影吧,靠的是情感,是用一種女孩子喜歡這個男老師的這個情感來吸引觀眾,而不是靠的大的情節那些。
您這個其實是白描的那種對吧?
對,就是不同類型吧,其實是不同口味。我覺得像我們這個影片,它不會讓人出了電影院,還沒有上桌吃晚飯,就忘了剛才看的電影。它可能會給人更多回味的東西,可能晚上回到家以后,靠在床上細想,哎今天看了這樣一個電影,甚至還能想起那個女孩兒的樣子。
因為這個電影里面的一些情節跟我們也是共鳴比較多的,其它一些青春片感覺是我們根本沒有經歷過的。
嗯對,就是口味不同吧。
那這也算是您指導的首部長篇吧?那在電影的整體拍攝過程中,總體來說順利嗎?
是的。其實真的是特別順利。我們拍攝31天,前期磨合得很好,因為我提前15天讓這些小孩互相熟悉起來,所以拍攝起來比較順利。這些孩子已經通過那15天,已經玩兒得挺熟的了。因為我選的時候,每個演員還挺有自己的個性,所以(通過這15天的磨合)讓他們能夠在影片中呈現出就是一個班集體的樣子。
那您是如何相中女主角孫伊涵的?她有什么特質嗎,或是您跟她磨合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情況呢?
因為她是第一次拍戲,她當時就是一個17歲的學生,其實片中劉唯唯設計的也是一個17歲高二的學生。那對于她來說應該沒有什么特別大的,特別難的跨度,就是比較生活,所以只要跟她說清楚了,也沒有大的那種爆發,只要是細節上講清楚了,讓她能夠理解,其實難度并不大。
采訪結束之后,工作室的其他人吃了安利也想去看,然而不出所料,《我心雀躍》的排片又遭到了近期大片的花式碾壓,推薦你們有空抓住機會去看看,沒有墮胎沒有撕逼的青春故事,能否找到你青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