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電視綜藝節目的成功之道

      電影
      電影評介
      2017年12月25日 15:11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任天華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蘊含了形態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何加強保護多元化的文化藝術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傳播也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重大文化命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后工業時代的“讀圖”和“視聽”特性使得文化藝術的魅力勢必要借助影視和網絡等新媒體手段突現。正如丹尼爾·貝爾所言:“目前居‘統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組織了美學,統率了觀眾。”[1]這意味著“聲像時代”已經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以視聽符號為代碼,經由“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的簡易編碼,使不同社會地位的所有觀眾都能理解它的信息,從而打破了社會群體之間的界限”。[2]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播和傳承勢必要融入影視傳播技術,并且借助影視傳播手段的特長將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內容傳達給受眾,以實現可持續傳播的目的。

      近年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節目內容的電視欄目日漸增多,其形式無外乎公益公告、電視紀錄片和電視綜藝節目。前兩者雖然分別以感染力和真實性取勝,但是總體上節目風格莊重嚴肅,單純的畫面解說和主持人解說與當前的娛樂化時代格調不符,也因此難以引起年輕觀眾的興趣和關注,收視率總體堪憂;同時“壽山石”般的靜態化表現方式也妨礙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觀眾內心,難以獲得真正的認同感。唯獨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以其較強的娛樂性和互動性日益獲得普遍關注和喜愛,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北京衛視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相繼推出大型傳統文化真人秀節目《傳承者》和《非凡匠心》,這兩檔節目和其他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一起形成了“現象級”欄目。相比其他單純追求娛樂效果,緊緊依靠明星博取眼球,甚至不惜媚俗、低俗的各類真人秀綜藝節目,這類節目第一次在電視娛樂界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場域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現在大眾的視野,這種將紀錄片娛樂化的現代電視節目制作形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聲像傳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樣本,也為電視真人秀節目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了一條可供借鑒的制作模式。

      一、 以“人”為本,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的主體地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傳承途徑主要依賴于“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師徒之間或者家族內甚至會有嚴格的傳授規定,如“傳男不傳女”“一對一傳承”等,這種特殊的傳播方式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迥異于一般文化遺產的特點,也凸顯了傳承者的主體地位。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傳承人的保護和傳承。

      中國的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存活在眾多杰出傳承人的記憶和技藝里,但是,就目前國家所認定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名單來看,年齡在60歲以上的傳承人占比一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已進入了老齡化時期和衰亡高峰期,藝亡人絕的情景并非個案。再加上隨著現代化浪潮的涌起和商品經濟的深入發展,受現代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年輕人大多鐘情于現代藝術,追求現代時尚,對傳統藝術和技藝不再有昔日的熱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傳承人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的核心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衛視和業界相關傳媒從業人員充分認識到了保護傳承主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們利用電視綜藝節目這一娛樂性十足的現代傳播媒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及其技藝搬到了舞臺上,適時融入娛樂時尚元素,對于傳統文化藝術進行包裝和推廣,使得塵封上百年的藝術形式重新為年輕觀眾喜聞樂見。

      2015年開播的《傳承者》正是基于這樣的設想策劃推出的國內首檔聚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型文化真人秀節目。節目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自登臺表演,并且在表演結束后,由傳承人對表演內容進行解說。在節目最后由嘉賓投票決定該傳承人是否能登上“一席之地”,這種形式突出了傳承人的主體地位,使得觀眾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關注焦點集中于傳承人本身,正如某評論者所說,“以傳承人為節目展現的最基本形態是《傳承者》欄目區別與之前傳統文化類節目的最明顯標志。”[3]在第一季的10集系列節目中,共展演了41項民間絕技,41位國家級傳承人登臺講述了他們的傳承歷史和心得。觀眾不僅欣賞了精彩絕倫美輪美奐的藝術創作,也近距離接觸了一個個傳奇色彩的“民間高人”。歷史長河中幾近被湮沒的民間絕活在這些“人間活珍寶”身上又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孤獨、高冷的傳承人瞬間在我們眼前具有了生活氣息。

      2017年開年之初,北京衛視又推出大型文化體驗類節目《非凡匠心》進一步帶領我們走進傳承人的生活和內心。正如學者胡斌毅提到的,“它創新性地使用了“1+N”形式,由一位固定的匠心引領者邀請多位嘉賓,一同拜訪國寶級手藝大師,并親身體驗傳統技藝,傳承并推廣工匠精神。”[4]《非凡匠心》由著名影視人張國立作為引領人,每期節目分別邀請不同的明星嘉賓協助,共同探訪民間著名“匠人”的藝術創作生活。同樣是戶外真人秀,國內其他明星真人秀節目貌似秀的是明星們的幕后生活實景,實則仍是秀演技,目的無外乎娛樂到底。而《非凡匠心》則是將藝人的真實工作生活場景“秀”出來,同時加入明星效應,即我們所說的“紀錄”+“娛樂”的新模式,文化元素與娛樂元素兼具,其中又以宣揚傳統文化為終極目的。而且與《傳承者》不同的是,《非凡匠心》將“秀”的場地由舞臺轉移到了“匠人”的工作場地和生活場地。在“紀錄”模式下,“匠人”們的講述、實際演練不再具有舞臺效應,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同時,協助的明星們親身參與到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實際創作中,其粗糙生硬的笨拙與熒幕中的完美形象形成強烈反差,也增加了節目的娛樂性。這種“紀錄”+“娛樂”的新模式更加彰顯了傳承人的可貴與不凡。

      電視真人秀節目將“人”視作傳播對象和傳播主體,這是此種節目形式的優勢所在。而北京衛視推出的這兩檔節目正是借助了這一新興節目類型,成功嫁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扭轉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法融入現代生活的局面,將傳承人視作傳播的核心和主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做了很好的注腳。

      二、 注重文化精神內涵的“匠心”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深深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是包括了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在內的群體意識、群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潛在威脅下,確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是每一個民族無法回避的重要任務。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傳遞和保存的生動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載體,能夠很好地將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代人這些活生生的載體上,從而造就一個有獨特文化個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偉大民族。

      北京衛視作為首都電視臺,試圖通過電視綜藝節目重拾對民族復興的文化自信,重新尋找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顯示了作為地方衛視之首的敢于創新、勇于承擔的大將風范。據統計,《傳承者》自2015年11月14日開播以后的每個單月的電視綜藝節目排名都保持在前三名①,節目制作者用“真摯情懷、真實爭鳴、真誠致敬”三重定位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精髓集中釋放,這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這種精神與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本身所蘊含的默默堅守、勤于探索的精神內涵是一脈相承的。同樣,2017年1月15日首播的《非凡匠心》在省級衛視電視綜藝節目單月排行榜也一直保持著前四或者前五名①,豆瓣評分一度達到9.5分,這是電視綜藝節目的驕傲,也是觀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尊重。

      另外,《傳承者》的幕后制作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5歲,這個90后團隊歷時近一年,跨越全國20多個省市,從20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篩選了80多個適合電視節目呈現的項目進行展演。正是在與老一輩傳承人接觸的過程中,這些年輕人被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不為名,不為利,不為錢,后繼無人,依然要傳承”(《傳承者導演》語)的精神所打動,北京衛視副總編輯徐滔在談到為什么要做這個節目的時候講到:我們要通過這個節目告訴所有人他為什么要傳承和他為什么能夠成為傳承。這是這個節目的魂魄,也是節目內容展現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精神內涵所在。同樣,在舞臺上,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導師團和青年團圍繞項目本身的一次次交鋒和爭鳴,在為節目添加娛樂元素之外,也是深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和精神的重要表現。而臺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表演,恰恰成為代際溝通的橋梁,正是在這一點上,年輕人和老一輩的傳承人有了心靈的交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得以留存。當然,也正因為有了年輕人的參與和爭論,老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才有可能被重新開發創意得以流行。或許年青一代不再喜歡這些傳統的節目表演樣式和故事內容,但是這些項目本身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內涵卻是無聲地浸潤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這種看似喧囂實則令人思考的形式既反襯了非物質文化產的價值,也成功實現了該檔綜藝節目的傳播宗旨。

      如果說《傳承者》是在“父子”兩代人的交鋒與討論中完成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回溯,這種展示更多地是以同臺競賽的形式推出評判者各自心中的“完美”藝術,那么《非凡匠心》則弱化了比賽機制,將“父子”兩代人對于同一種文化藝術品類的真實情懷通過跨越時空的合作創新完美地“秀”了出來。在《非凡匠心》的發布會上,北京電視臺副總編徐滔用三個“因為”揭示這檔節目背后的意義——“因為五千年中華文明是中國工匠心手相傳的智慧結晶;因為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匠心永遠是衡量標準的尺度;更因為越是置身娛樂時代的喧囂,我們越是懷念工匠精神的專注。”“匠心”兩個字正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和傳承價值的凝練,無論是90多歲高齡的徽派木雕傳承人王金生和執著的青年雕塑家馬文甲費時二十多天,共同完成的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技藝手法的山水木雕作品;還是四川青神竹編大師張德明和浙江龍泉年輕的青瓷制作師劉杰,首次跨代際、跨行當合作完成的竹與瓷結合的藝術品“福祿連連久”;包括老藝術家張國立先生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和認真坦誠都無不透露出“匠人”身上的厚重和他們對于技藝無止境的追求。“文不按古,匠心獨妙”,手法精妙,心思巧妙的年輕人的熱情參與也讓觀眾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并沒有斷裂,大國工匠的匠心之魂并不僅僅只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實則也體現在對創新、發展的孜孜以求。

      娛樂至上的新媒體環境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重新認識經典,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衛視打造的文化真人秀綜藝節目形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從節目的開發、策劃到創意無不用心精巧,正是由于對于傳承人身份主體的重視以及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精神內涵的深度開發,才使得節目一經播出即引起觀眾共鳴。影像傳播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媒體從業者也應該秉持“匠人”的精神,開發更多樣化的藝術形式適應新的傳播環境,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M].上海:三聯書店,1989:154.

      [2](美)戴安娜·克蘭.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4.

      [3]趙婭軍.《傳承者》: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發展的新形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8).

      [4]胡斌毅.文化體驗類節目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評北京衛視《非凡匠心》[J].當代電視,2017(6).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匠心 生活 明星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国产大陆xxxx做受视频|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精品免费视频一卡2卡三卡4卡不卡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h肉3d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1青青青国产在观免费影视|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视频免费1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口工全彩无遮挡3d漫画在线|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交换配乱吟粗大SNS84O| 欧美大胆a级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狠狠色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在线jlzzjlzz免费播放|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美女被免费喷白浆视频| 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 欧美黄色xxx|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第二页|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yellow在线资源|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爽|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