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反應社會現實問題,以推動社會進步。
有一部韓國電影,在上映之后,造成了巨大的轟動,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竟然讓韓國國會針對這部電影所反映的社會問題而通過了一部“熔爐法案”!
這部電影就是——《熔爐》。
這部電影是以2005年發生在某一所聾啞人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制作而成的。
主人公是一個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名叫姜仁浩。
他妻子早亡,有一個女兒叫松兒,天生患有哮喘,平時由男主的媽媽照看。
他要想辦法養家糊口,所以他從首爾前往霧津地區的慈愛聾啞學校應聘當老師。
男主在前往首爾的路上,被喝醉酒的女主不小心撞了車,女主是霧津人權維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兩人因此而認識。
因為男主的車被撞壞了,所以男主就順便搭女主的車前往聾啞學校。
女主的工作是維護女子和未成年人的人權。
男主是被老師推薦來這里當老師的,但是沒想到這里貪腐成風,學校的行政室長向男主索賄五千萬韓元。
在上課教學的過程中,男主發現了幾個很有天賦的聾啞學生,但是男主感覺這幾個小孩的行為有點奇怪,學校的氛圍也很奇怪,但是他又不知道為什么。
有一天,男主在路過廁所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很凄慘的哭聲,然后保安過來了,把男主趕走了。
學校的校長給附近的警察送行賄送錢,因為學校的孩子跑出去之后都被警察抓住送回來了。
學校的班主任在毆打學生,學生經常被學校的老師們打得鼻青臉腫的,男主看到老師打學生,他感到很詫異。
一個學生把男主帶到洗衣房,男主驚訝的發現宿舍指導老師在把一個學生的頭往洗衣機里按,男主很生氣的和老師爭吵了起來,然后男主把因為被老師被虐待而昏過去的孩子送到醫院,給電影開頭認識的那個人權維護中心的女主打電話說明學校的情況。
女主在醫院得知被送到醫院的女學生被校長性侵犯了,打電話告訴了男主。
男主發現問題很嚴重,就帶著學生和女主去了人權維護中心。
女主去教育廳和警察局投訴聾啞學校的校長,但是遇到了各種推諉扯皮,沒有人肯管這件事,然后她接到同事的電話,說首爾的電視臺要來這兒采訪這次的事件。采訪過程向全社會播放。
采訪向全社會播放之后,學校的校長、行政室長、老師都被警察抓了。
校長、行政室長、老師被帶到法庭上,他們請的律師都有背景有關系,法庭的庭審結果很不利于被侵犯的學生們。
被告代理律師找到了男主的老師,請他出面想威逼利誘使男主放棄努力,但是男主拒絕了優厚的條件,選擇即使放棄自己的利益也要堅持下去,一定要為受傷害的孩子們討回公道、改善處境。
通過校長的到處運作找關系,最終,庭審的結果只是判處校長、行政室長、老師三人有期徒刑幾個月,而且還是緩刑,這個判決結果對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影響。
審判結束后,校長和律師們出來high,每個人都左擁右抱的。
在影片的最后,市民們聚集在警察局門口,靜坐示威,集體反對不公平的判決結果。
警察動用高壓水槍鎮壓人群。
男主抱著一個死去了的學生的照片,走向被鎮壓的人群,請求人們繼續支持他,為學生們討回公道。
轉眼到了一年后,此時這所聾啞學校的學生們已經轉移到了一所新的安全的學校,男主在影片結尾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并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于,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