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院長算是中了段奕宏的毒。
《非凡任務(wù)》、《記憶大師》、《暴雪將至》,一部接一部看,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最近,他的又一本新片上映了——
提名金馬獎的《引爆者》。
《引爆者》
▼
目前豆瓣評分7.0分,院長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
說實話 ,很震撼。
倒不是因為滿屏的爆炸、追逃、搏斗。
而是因為這部片子,涉及到許多禁忌。
第一就是它的故事背景:黑煤窯。
中國的電影那么多,有幾部敢拍煤窯里不為人知的黑暗的?
就算有,那它們的結(jié)局又是什么?
但《引爆者》的故事,正是由黑煤窯中的4條人命引發(fā)開來的。
第二是床上戲碼。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但是比起《暴雪將至》中和江一燕蜻蜓點水式的玩耍,老段和余男的戲要露骨得多。
老段后來在采訪中提起這段激情戲,不僅夸余男“性感大氣”,還說兩人“在床上的時候不尷尬,在床下尷尬?!?/strong>
嗯,這車開得真穩(wěn)。
第三是血腥程度。
聽院長這么說,你大概會以為電影里滿屏都是血漿吧。
別擔心,不是這個意思。
影片大部分死傷的場景都是在火光沖天的爆炸中完成的。
但是有這么一段,段奕宏為了掙脫開拷著自己的手銬。
硬是狠心用鐵棒往自己的手上砸。
一下一下,伴隨著痛苦的叫聲。
天吶,隔著屏幕院長都能感受到那種深入骨髓的疼痛。
果然,2017年的4部電影,老段對自己下手是越來越狠。
《引爆者》無疑是他被虐的最慘的一次。
帶著那么多敏感的元素,影片還是堅強地在影院上映了,記得之前導演常征曾說過,他拍這部片是抱著“做烈士”的心態(tài)。
段奕宏在影片中飾演他最拿手的小人物——一個普普通通干了二十年的爆破工人。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還專門去礦上待了一段時間,觀察工人們的日常生活。
論敬業(yè),院長只服老段。
但就是這個干了二十年沒出過差錯的爆破工,卻在一次常規(guī)的爆破中,炸死了四個工友。
這事蹊蹺啊。
但是工頭打算拿錢堵住他的嘴。
余男扮演的女友也一心想讓他離開礦場。
不甘心的老段回過頭去搜集線索,卻發(fā)現(xiàn)和爆炸案有關(guān)的人都一個接一個死去。
而下一個目標,正是他自己。
在這里 ,黑煤窯命案更像一個引子。
串聯(lián)起整部電影的,是一個“命”字。
有權(quán)勢的人只手遮天。
用幾百萬紅鈔摞成墻,買著煤礦工人的“賤命”。
煤礦工人用生命下礦,沒有保障、沒有醫(yī)療,為老板創(chuàng)造著幾百萬甚至上億的價值,死了之后卻像人間蒸發(fā)一樣,沒有人敢提起 。
這條不平等的產(chǎn)業(yè)鏈一直這么運作著,所有的人似乎都已經(jīng)習慣。
死者的家屬領(lǐng)了幾十萬撫恤金,牽著孩子逃難似的走了。
礦難害死了她的丈夫,她卻還卑微地一直鞠躬:“謝謝領(lǐng)導,謝謝領(lǐng)導?!?/p>
生怕要得更多,會連手里這點也拿不回來。
黑幕太沉重,沒有人敢違抗。
現(xiàn)實中,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
人本性都是尋求安穩(wěn)的,尤其是一無所有的小人物。
只要能安穩(wěn)度日,能吃口飯,就什么也不求了。
男人們常說:“賤命一條,要是死了還能給媳婦孩子換點撫恤金。”
在我們無法接觸到的地方,人命如此卑賤。
“認命”成了我們說服自己茍且的理由。
他們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命,更不要說在煤老板眼里能有多重要了。
電影最后的反擊、追逃、爆炸固然驚心動魄。
但院長認為,前半段發(fā)生在煤礦場的事情才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面對這些灰色的事實,我們究竟該怎么辦?
究竟該怎樣讓每條生命,都活得有尊嚴?
院長說到這里,似乎不能再說得更多了。
還記得影片中有一段回憶,老段的徒弟問他:
“以后就要由機器代替挖礦了,那師父,我們怎么辦?”
老段頭也沒回地喊了一句:
“那就去種棗!”
在院長印象里,那是他在電影中笑得最開心的一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