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
【摘 要】微電影作為新興微文化的一種,受到高校學生的廣泛喜愛。微電影所具有的娛樂性、教育性以及創新性等特性,與高校校園文化特性具有較高一致性,通過微電影的傳播能夠讓思想觀念與校園文化發生激烈碰撞,微電影能夠為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提供重要載體。
【關鍵詞】高校;微電影;校園文化創新;視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13-02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校園文化也受到了極大沖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部分,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環境是培養和塑造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創新極為重要。大學生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能力強,是社會思潮的引領者,在當前網絡充斥校園的時代背景下,微電影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新時尚,微電影作為一種新型媒介,具有顯著的“微”時代特征,如何充分利用微電影的優勢來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創新,已經成為高校重點研究的內容。
一、微電影與高校校園文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微電影在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微電影具有制作周期短、放映時間短和投資成本小等優勢,具有非常明顯的微時代特征。微電影近年來正以驚人的速度在高校校園中傳播,通過微電影能夠更為直觀地反映出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動態,了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高校校園文化是在校園環境中所孕育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微電影等新型傳播載體,能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感染力,推動高校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教育理念、學術氛圍、思想內涵等都是包含在校園文化之中的。就目前來看,高校校園文化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高校校園文化面臨新的挑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高校校園文化發展不平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的硬件設施都取得了較大發展,游泳館、多功能演播廳、體育館等基礎設施都在不斷建立,極大地改變了高校的校園環境,但在高校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化建設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導致校園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失衡,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價值取向具有一定功利色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較大,導致部分大學生滋生了較強的功利思想,價值取向發生較大改變,嚴重沖擊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造成極大影響。
(三)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高等教育院校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大學生或社團組織的主體地位在逐漸下降,學生的課余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學校將自身教育理念強加于學生身上,使得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自主活動相脫離,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關注度和參與度不夠。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部分高等院校的校園活動缺乏創意,難以滿足大學生的愛好需求和年齡需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導致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都較低。例如,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方式陳舊,教育缺乏,也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校級文化活動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無法及時參與,也會降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影響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基于微電影視角的高校校園文化創新路徑
隨著微電影在校園中的不斷推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敢于創新,改變傳統教育形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客觀需求,充分利用微電影的優勢,進行有針對性的校園文化建設。微電影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意義[2],還有助于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可以從微電影的視角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
(一)堅持“守門人”頂層理論,推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不平衡的問題,高校應堅持“守門人”頂層理論,多支持和鼓勵師生進行微電影創作,在微電影的策劃初期,應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的情感訴求進行有機結合,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微電影的制作和宣傳中來,不僅可以集思廣益,增強微電影的創新性,還可以使高校校園文化的宣傳手段更加多樣化,形成多元化的傳播聯盟。隨著畢業季的到來,高校所推出的畢業題材作品也多種多樣,其中微電影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微電影具有制作周期短、投資成本低以及放映時間短等優勢,是畢業題材作品制作的較優選擇。另外,微電影還可以嘗試在課堂中加強應用,使學生上課可以在各種場景下進行,從而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思路,有效解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推動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
(二)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微電影具有非常強大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所以在當前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應充分發揮微電影的引導作用,給學生傳遞正能量,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微電影的臺詞、場景以及畫外音等充分發揮其文化傳遞功能,剔除校園文化價值取向中所存在的功利色彩,實現校園文化正能量的傳遞,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另外,還可以通過召開微電影觀眾見面會或主創成員會等,強化微電影的引導作用,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高校校園文化價值取向所具有的功利色彩,還可以進一步推動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的發展。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師生參與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堅持以服務學生為主體,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思政教師與宣傳部門相結合,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和創新的推廣,克服資金、技術對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限制,充分發揮微電影的廣泛性和多元性,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融入到微電影這種大學生所喜愛的教育方式中,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認可[4],增強教師和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從而實現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
(四)及時反饋總結,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創新。微電影作為一種推廣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應對微電影做好效果反饋和總結,及時收集廣大受眾的相關信息,包括對微電影的評價、學生的個體認知以及感受等,通過微博、等方式加強互動,及時獲得受眾的反饋結果,并對這些結果進行分析統計,將其與預設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推動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
四、結語
總而言之,日新月異的網絡環境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這種環境背景下,高校應充分利用微電影的特性,結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所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清華.大學生微電影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4,21(03):60-63.
[2]陸風,蒲傳新,陸宇鵬.文化自覺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13,31(03):178-181.
[3]周春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07):150.
[4]李新泉,李煜婕.當前高校校園文化現狀透視及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對策探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02):13-16.
[5]王丹萍.關于新媒體視野下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12(02):148-149.
作者簡介:
張 懿,男,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江西省文化藝術規劃課題“微電影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價值研究”。項目編號:YG2016230;江西高校黨建研究項目“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XGXDJKT.GH-2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