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芳菲
“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2016年,這句Slogan席卷了整個互聯網。
不到一年時間,靠拍攝短視頻起家的Papi醬已經成為一個微博粉絲超過1700萬,個人估值約1.2億人民幣的“有錢”女子。而對于行業來說,她的爆紅標志著網紅經濟3.0時代的來臨。
據CBNData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紅人產業產值預估超過580億元,超過了2015年電影產業440億的總票房。毫無疑問,網紅經濟的本質是注意力變現。第一代網紅芙蓉姐姐和鳳姐,曾經是搏出位、審丑文化的代名詞;而第二代網紅“淘女郎”則是“顏值經濟”下的產物。但Papi醬代表了網紅的全新類型,受過高等教育,有中產階級的品位和智識。她靠穩準狠地吐槽和良好的幽默感,開啟了網紅價值觀輸出、內容變現的時代。
盡管不斷有人唱衰Papi醬和她所代表的注意力經濟,但她在內容領域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今年四月份,在以2200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首個貼片廣告后,Papi醬開始了從UGC(用戶生產內容)到PGC(專業生產內容)的嘗試,成立了Papitube。7月12日,Papi醬又切入了當下最火的直播領域。90分鐘的直播,8大直播平臺的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達到2000萬,點贊與評論超過2億,打賞的禮品折現價值近90萬。
廣告、電商和直播三種變現渠道,讓眾多投資人意識到網紅是一個離錢很近的產業。
美女網紅三寶:廣告、電商、“謝謝寶寶”
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給了所有人紅15分鐘的機會,但對于網紅來說,需要想清楚的核心就是到底依靠什么變現。
毫無疑問,美女或者帥哥網紅很容易和廣告聯系在一起。分眾傳媒的江南春曾經表示,不論是老品牌還是主打年輕的新產品,都需要網紅來吸引關注。據稱,知名網紅平均的單筆廣告費用都在幾十萬左右,絕對是“一個月賺完幾年的錢”。
而今年大火的張沫凡,是其中顏值網紅的代表。她坦白自己整容、遭遇渣男的經歷,在微博上分享穿搭心得和生活日常,以足夠“接地氣”的風格快速聚集了眾多年輕女粉絲。截至目前,她微博平臺的粉絲數近450萬。
張沫凡的變現途徑就是她的淘寶店鋪,靠銷售護膚和美妝商品,關注人數近110萬。作為非國際大牌的護膚品,張沫凡店鋪的定價也不算低,盡管有50元左右的產品,但產品的基本售價都在200-500元之間。依靠電商的美女網紅,變現效率非常高。以張沫凡僅店鋪內售賣的保濕噴霧一款產品,月度銷售量就高達1.1萬瓶,帶來收入超過百萬。但就像所有電商網紅一樣,她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面臨著被吐槽產品效果差、安全性不夠等等問題。
而顏值網紅的另一種變現途徑是秀場模式的直播。直播的出現,意味著注意力直接變現時代的來臨。公開數據顯示,大型直播平臺的高峰時間,約有3000-4000個直播“房間”同時在線,用戶數可達200萬-300萬人次。
以一般的直播平臺為例,主播主要通過用戶購買特定道具的形式與平臺分成。而更有甚者,采用了流量變現的激勵模式,平均1000人在線觀看直播可獲取收入。日均觀看人數超過百萬的主播,月入人民幣也近百萬。而殘酷的是,單人直播會快速帶來審美疲勞。“謝謝寶寶的點亮和打賞”這種話,單純的美女主播只能說幾個月。
生產內容網紅的想象力:MCN模式+個人IP化
顏值網紅正一批一批從醫美中心和經紀公司的流水線中走下來,但Papi醬的出現證明了,有才華、有內容生產能力的網紅確實可以撬動更多資源。
盡管Papi醬賣出了自己的貼片廣告,也捎帶手賣了“聯盟寡婦工會”的T恤,但畢竟Papi醬除了內容、電商之外,還有Papitube 作為另一個產品。從UGC轉型成為PGC模式,除了保證穩定的輸出之外,也給Papi醬的個人品牌帶來更大想象力。
除此之外,國外的MCN模式讓內容生產類的網紅有了更大的附加值。基于YouTube這個視頻網站,歐美產生了獨特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s)體系。MCN是介于內容生產者和YouTube視頻平臺之間的公司。它并不生產內容,只是單純聚合了各種類型的創作人,幫助內容生產者推廣,同時接洽廣告、贊助和代言,最后以3:7的比例和創作者分成。其中最成功的代表是Maker Studios、Fullscreens等公司,它們坐擁超過5萬個頻道,月度點擊量在50億次以上。
有了MCN公司后,國外網紅一方面可以專注于內容制作,同時變現途徑更為多樣:廣告、代言、出書、發單曲、開演唱會,甚至像著名美妝博主Michelle Phan一樣成立個人品牌。單個人依靠影響力成為一個品牌和公司的立身之本。去年全美十大影響力人物中,只有兩席是真正的明星,八個席位都是YouTube和MCN體系中走出來的“網紅”明星。
但顯然,國內目前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MCN,而內容領域的網紅仍然只有一個Papi醬,盡管成立了Papitube,但從內容的點擊量和關注度來看,仍然與Papi醬不是同一個量級。對于網紅內容的話題設置和內容形態,一些網紅孵化公司給出的建議是對高標準的網生內容進行“拉片”。首先要研究頭部的綜藝內容,例如《奇葩說》或者《曉松奇談》,仔細記錄抖包袱和扔觀點的時間。然后在了解規律的前提下,完成內容制作的標準化,最后好像麥當勞的操作手冊一樣。這樣才能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持續輸出內容。
不同于普通美女網紅依靠電商和廣告,生產內容網紅的變現渠道是個人IP化。業內人士認為,以內容見長的網紅并不適合電商變現,而貼片廣告雖然效率高,但效果并不好。不如將自己經營成為有號召力的品牌。
而知乎Live和分答的出現,也為律師、醫生、金融分析師等專業領域的“職人”提供了快速變現的渠道和成為網紅的機會。而知乎Live以付費直播的形式出現,相關數據顯示,金融、創業指導類的直播單價最高。這給了垂直領域的專家打造個人IP的機會。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網紅經濟仍處在開始階段,變現的模式仍然相對單一。缺少個人成為品牌本身的案例,即便紅火如Papi醬,也還處在圍著T恤打轉的階段。相比PewDiePie這類頂級主播,靠創立個人公司和品牌變現之間還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