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琛+魏希
【摘 要】動畫是一種具有強大表現(xiàn)力的藝術,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被廣泛運用。本文對中西方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的運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對修辭手法在動畫作品中的應用進行總結歸納,說明修辭手法對于動畫作品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動畫創(chuàng)作;修辭手法;夸張;擬人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47-01
一、修辭手法的基礎理論
在我國古代,修辭便已出現(xiàn),但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只是散見于一些文學著作之中,沒有獨立明確的概念。到了近代,修辭學慢慢被人們強調(diào),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很巧妙地表達情感,增加藝術感染力,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所喜愛。因此,修辭手法是創(chuàng)作一部動畫必不可少的方式。
修辭手法利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來修飾、調(diào)整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使表達更標準、更形象,增添文章的亮點。修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變?yōu)榫唧w的文字,文學修辭手法可以很好地修飾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對語言的修飾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東西方來說,修辭的運用有著很大差異,西方注重的是修辭的說服力,而東方則重視行為表達的能力。[1]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人們更傾向于通過視覺與聽覺獲得信息,因此,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也被廣泛運用。無論運用在哪些方面,均是以傳達生動、準確的信息為目的。
二、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運用的現(xiàn)狀分析
動畫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走入世界各地的每個家庭,深受孩子乃至廣大成年人的喜愛。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增添動畫的感染力。不同地區(qū),其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對待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異,而動畫片作為人類思想意識所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自然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
(一)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的運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的動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珍貴的財富。中國動畫片的角色設計與其對于美的欣賞有很大的關系。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清新自然的風格成為中國動畫造型設計中很重要的參考,角色形象設計受到了中國文化特色的影響,造型簡潔,形象設計大多鮮明可愛,沒有復雜的因素摻雜其中。從整體畫面效果來說,場景的設計也大多采用清新的風格,采用較鮮明的色彩,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受,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了解中心內(nèi)容。[2]
簡單大方的動畫風格也包含了許多修辭手法來烘托主題,表達情感。例如中國的愛情動畫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動畫中兩只蝴蝶從墳墓里飛了出來,運用比喻與夸張的手法烘托主題,讓觀眾產(chǎn)生聯(lián)想,同時也使畫面更有藝術感染力。
(二)美國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的運用。美國是最先制作動畫的國家,美國動畫中動物的造型設計十分生動。美國動畫的創(chuàng)作會利用動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來完成一個故事。擬人化的造型設計與美國自身的民族風情息息相關,美國人的性格偏向幽默搞怪,有著樂觀開朗的性格特點。[3]
一個國家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作品與當?shù)氐奈幕兄芮械年P系。美國有白色與黑色人種。白色人種的身材一般較高大,五官突兀;黑色人種嘴唇寬厚,頭發(fā)較少是他們的相貌特征,在很多動畫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中,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使影片更加生動,其中的角色設計來自于東方的傳統(tǒng)文化,但處處有著美國文化的幽默與頑皮,無論表情還是動作都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夸張表現(xiàn)手法,給影片增添了樂趣,在色彩關系上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很好地傳達出情感。[4]
(三)日本動畫創(chuàng)作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日本和美國一樣有著發(fā)達的動畫產(chǎn)業(yè),但日本動畫與美國動畫在創(chuàng)作風格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日本動畫大多以人物題材為主,保留了當?shù)厝说耐庑翁卣鳌:芏嘧髌肪×寺嫷脑兀巧愿聃r明,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動畫的創(chuàng)作意義。宮崎駿的動畫片可以作為日本動畫的代表,他是日本很有影響力的動畫大師,創(chuàng)作出的動畫作品深受各個年齡層受眾的喜愛。
三、結語
動畫片在創(chuàng)作時需要運用修辭手法提高其藝術表現(xiàn)力。不同的修辭手法在動畫片中有著不同的作用,修辭手法可以很巧妙地在劇本、畫面、音效等方面突出主題,讓觀眾產(chǎn)生好奇心。重視修辭手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動畫的感染力,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受眾,在重視修辭文化的同時,還應尊重當?shù)氐奈幕卣鳎瑥亩鴦?chuàng)造出更好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參考文獻:
[1]于全有.文化修辭學的內(nèi)涵與科學屬性[J].語言文學應用,2011(02).
[2]夏裔.論中美動畫電影擬人化人物塑造的差異[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程夢蝶.擬人化手法在動畫敘事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14.
[4]宗傳玉.夸張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魏佳琛(1992-),女,河南鄭州人,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交互設計。
第二作者:魏 希(1992-),女,湖北黃石人,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交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