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景
《我是路人甲》于2015年正式上映,是爾冬升導演近些年的勁作。不同的觀眾,當然會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對這一帶有紀實性質的故事片進行解讀。西方闡釋學祖師高達美有一條反復標榜的觀賞原則:“影片的讀者如何解讀一部電影,才是這部電影對該讀者的意義。這個意義千奇百怪,但可以肯定的是,絕非導演自己限定的意義。”[1]這就為觀眾自己領會電影的旨意提供了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空間由多個維度組成,以這部電影而論,有奮斗,有夢想,有愛情,還有現實。但卻是用一個穩定的因素,將上述要素有機串聯在一起,這個因素便是等待與追夢。《我是路人甲》以萬國鵬的聞見為主線,向我們深刻描繪出追夢模式應該有的等待狀態,換言之,該影片對追夢路中所必經的幾道風景勾勒得相當具體而微,奉獻給觀眾一碗五味雜陳的心靈雞湯。
一、 在靜默等待中詮釋等待的意義
影片在開幕之時,便已經通過一個小細節來展現了等待的意義。不管這一細節是否是爾冬升導演有意加以安排的,但的確是對狄更斯上述名言的最好注釋。影片講述了萬國鵬在大學畢業之后,向父母重新攤牌自己的夢想,即去橫店當演員的夢想。這一夢想,他不斷在父母面前提起,又不斷被父母拒絕。但他并未選擇放棄,終于在合適的場景下,先說服了自己的父親,后由其父說服其母,終于踏上了追夢路的末班車。影片在不同的地點給了兩個相同的鏡頭,即萬國鵬剛獲知其父母同意他去橫店發展的嘯傲狂喜,以及他剛進入橫店之后,在廣場上的狂喜。這兩個鏡頭非常深刻地彰顯出等待的意義,因為等待的結果只要是美夢成真,等待者亦必定沉浸于欣喜之中。
當萬國鵬進入到橫店之后,再次經歷了漫長的等待過程。在這一等待過程中,他不斷地嘗試著多種途徑,卻都指向一個目的——成就自己的演員夢。為了這一夢想,他曾在雨夜流落街頭去打探拍戲的相關事宜,也曾自己聯絡群頭來尋求機遇,曾與同一班追夢的青年一起租房,也曾嘗盡了受人冷落的凄涼滋味。但這些等待,卻都慢慢構成了其最終成功的點點滴滴,這里再次彰顯出了等待的意義。
不僅萬國鵬通過自己的行為詮釋了等待的意義,影片還通過其他角色的臺詞委婉地表述過等待的意義,像在常人眼里看來是無所事事的張昭,便說過“我一定會爭口氣,并不是向你證明我多了不起,而是要把我失去的東西拿回來”這樣的話。這當然仍是一種等待的態度,而且在張昭看來,他的等待也必定會有意義,所以,他隨后對著貼在墻上的古天樂的海報自言自語道:“等你老了,影壇就是我的了。”而且后來他也慢慢進入到演藝行列,首先作為群眾演員飾演了受傷的國軍士兵。看來他的確是很了解等待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能夠得到的回報。另如張文斌,“沒戲拍的時候,什么活都干”,甚至還悠閑到去天臺摘青菜,宛然一副安靜等待的狀態。但是經歷了這些等待之后,他也獲得了作場工的資格。覃培軍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當沒有演戲任務時,他就在自己租的房間里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的內涵,當機會來臨時,它的價值也獲得了認可,機會的確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還有飾演戰地女護士的一位群眾演員說到:“等等等,每天等,還等不等?”可見這的確是每一位群眾演員都面臨的困境。但毫無疑問的是,上述這些言行,都在詮釋著等待的意義。
二、 于無望等待中守候到希望的微光
等待為換來機遇,但機遇的來臨往往伴隨著競爭的出現。在殘酷的競爭中,如果臨陣脫逃或者敗下陣來,機遇自然也就失之交臂。電影對這一主題的闡釋也是非常到位的。
(一)信仰時空狀態下的等待
萬國鵬初來乍到之時,看見凱哥組織幾個群眾演員試戲,在車前至少有100位演員,但是出現在名單中的卻不到10位,這是萬國鵬所經歷的第一次競爭,其殘酷程度已不難知曉。但他并沒有因為自己未上試演名單便打退堂鼓,而是堅持下來,終于慢慢接到某些戲的群演活。在這一小情節中,萬國鵬的行為向我們展示出面對競爭應有的姿態——勇于接受競爭失敗的事實,但仍要堅持下去。情節在不斷發展,萬國鵬在這次群演中不斷通過異于常人的言行,打探拍戲的各種竅門,并不斷爭取露面的機會,還遇見了令自己心動的女演員王婷。如果在首次競爭失敗之后,萬國鵬選擇放棄的話,那么之后的情節將一概不會發生,他的追夢之旅也將立刻化為泡影。
在與王婷一同作為群眾演員參演年代劇之后,萬國鵬又開始參與抗戰劇的演出,并且與戰地女護士邂逅。這里可能更加重視塑造的是二人友情的發展,但從側面來看,仍然可以看出萬國鵬在殘酷競爭之中的堅持。在拍完一天的戲以后,當女護士問他拍這些戲是什么感覺時,萬國鵬忠實地回答道:“激動,拍戲就像超現實的感覺,總的來說就是興奮和累。”當然,萬國鵬心里并不是沒有動搖,他向女護士說到:“我來第一天就崩潰了,老公會不像我想的那樣,我就想完了完了。”但可貴的是,他還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初心,他隨后說到:“后來我也想通了,我也不好那些,我就自己走自己的路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萬國鵬這段臺詞中,得到了相當透徹的闡釋。不僅萬國鵬是這樣的,就連其他群眾演員也都有這份堅持。例如影片中后段幾個群眾演員在一起閑聊,有人問:“為什么來橫店?”一個回答到:“夢想!做武打明星!”他們也在橫店爬摸滾打好多年,一直沒有接到像樣的角色,卻一出口就是“夢想”,這個夢想便是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二)孤立無援中的向光而行
萬國鵬之外,影片還著重塑造了與他極為相似的執著追夢人王婷。王婷像萬國鵬一樣,也是很早就萌生了做演員的夢想,為此甚至與她的哥哥王立都產生了裂痕。她在橫店拍戲的工作之余去看望王立,當以晚上需要拍戲來婉拒其嫂一起吃晚飯的請求后,王立竟然不耐煩地問道:“你還要在橫店呆多久?”王立的妻子隨后進行調解,說到:“婷婷,你要是玩完了就搬回來吧!”沒想到卻得到了王婷堅毅的否定,她只說了一句話:“我不是玩的!”就甩手離開了。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實際上卻鮮明地體現出王婷對于自己演員夢的不懈追求,她表明自己去橫店并非一時好玩,而是嚴肅的夢想。這里展現的是王婷對于事業的堅持。更為可貴的是,王婷對事業的堅持并不是只要能達到目的便不惜犧牲一切代價,而是有自己的底線,當林晨向她提出需要跟導演一起吃飯的時候,她說:“可是我覺得就靠自己的能力去拍戲,如果必須要潛規則的話,就沒必要了。”所以當她看透業界規則以后,毅然決然將自己的演員證擲入垃圾筐中。這里絕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劇中的凱哥在帶領萬國鵬等人租房的時候,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臺詞:“一定要記住:在橫店漂,第一法則是省,第二法則也是省。”為什么要節省呢,因為只有節省才能降低生活成本,才能保證在橫店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多待幾天。呆的時間越長,遭遇的競爭越多,在這些競爭中取勝的概率越大,自己成就夢想的可能也就越大。這句臺詞,看似是純粹從現實角度而發,實際上卻無一字不在暗示著競爭的激烈。
(三)等待終得命運的無聲眷顧
等待也好,競爭也好,其實目的只是為了一個,那便是得到命運的眷顧,獲得重要的機遇。等待是為了不與機遇錯身而過,競爭則是為了更好地獲取機遇。所以當機遇出現的時候,也正是一個追夢人距離實現夢想最近的一個關卡。正如蘇格蘭詩人葉芝的名言:“機遇如果抓不住,便如同夢中的物象,近在咫尺,卻遠在千里。”[2]《我是路人甲》中的所有群眾演員,雖然利益有沖突,但是終極目的卻是同樣的,那便是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得機遇。所以有林晨這種靠與工作人員喝酒的方式,有魏星靠自己包辦提高演技的方式,但更多的還是萬國鵬這種不斷在群演中吸收經驗的方式。
萬國鵬在影片中接受了無數場群眾演員的戲份,慢慢總結出經驗,在機遇最終來臨之時,毫不猶豫地把握住了,最終成為追夢路上的贏家,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雖然在影片中,萬國鵬并沒有成為公知明星,但逐漸成長為“專業”群眾演員,對他年幼一直有的這個夢想來講,不啻為一份遲到的禮物。
因此,回到本文的正題所在。《我是路人甲》清晰地為我們演繹出青年人追夢直至成功需要經歷的幾個必備步驟,簡單來說有三大步:等待、競爭和把握。
三、 等待與不放棄便是追夢的雙槳
《我是路人甲》始終圍繞著等待—尋夢—等待的線索進行,影片中出現了追夢途中形形色色的過客,他們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同類別人的縮影,他們的缺陷是社會上這一類人的缺陷,他們的美好也是許多群眾共有的美好。對于劇中美好的要素,我們當然要開放自己的胸懷加以擁抱,而對于其間所表現的人性丑惡的部分,我們則當抱著“戒也,非勸也”的心態加以觀摩與領會,當我們反觀自身的污垢,而終于鼓起勇氣加以洗滌之時,一個更加美好的自我才能誕生。而在這一過程中,只要始終不放棄就是對自我最好的交待。
路人甲,這個稱謂曾是老電影演員表中的特殊名詞,在《我是路人甲》中,卻成為一個社會群體的代稱。這個群體的組成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卻都因為一個共同的身份而聚集起來,這個共同的身份便是追夢人。這些追夢人在戲里戲外的表現,為我們展示了追夢途中所必須經過的三道風景:首先是要甘于等待,其次是要勇于競爭,最后是要抓住機遇。追夢之路起于耐心的等待,終于利用住機遇,這是《我是路人甲》教給所有追夢人的真理。這部影片是講述群眾演員這一群體的小電影,同時也是講述全社會追夢人的大電影。在看過片中各種人的不同方式的成長乃至成熟以后,我們最該做的事情便是關閉屏幕,閉上眼睛,認真思考一下追夢應有的方式與哲學,這應是《我是路人甲》帶給所有觀眾的啟示。
參考文獻:
[1]伽達默爾.柏拉圖和他的詩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3.
[2]葉芝.葉芝詩歌全集萃編[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