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景軍
數十年里,英國皇室作為目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曝光率最高的政治集團,在銀幕上屢屢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從上個世紀的《一個女王的少女時代》(1954)、《雄霸天下》(1964年)、《冬之獅》(1968年)、《安妮的千日》(1969年)、《英宮恨》(1977)、《愛情與王位》(1988)、《喬治王的瘋狂》(1994年)、《布朗夫人》(1997年),再到本世紀的《伊麗莎白一世傳奇》(2005)、《女王》(2007)、《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2008年)、《年輕的維多利亞》(2009年)、《溫莎公爵夫人》(2012)等,可以說各個國家的導演們已從政治、戰爭、婚姻、私情、手足情感、性格成長等多角度地寫出了英國皇室的千種智慧、萬般風情。但即使如此,導演英國湯姆.霍恩在電影《國王的演講》(2011)里仍然找到了全新的觀看英國皇室生活的角度。《國王的演講》講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的弟弟,因為愛德華的退位,天生有著嚴重的口吃毛病、又非常熱愛平靜生活的喬治六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國王的寶座,去應對英國嚴峻的戰爭局面,也必須挑戰自己的生理上的缺陷。
1876年有線電話的誕生,為有線廣播奠定下了技術基礎,1924年起,蘇聯、德、法等國開始利用電話網傳送廣播節目,逐步在全世界領域內發展成能輸送多套節目的無線廣播網絡,并通過新媒介將公共事務帶入到千家萬戶的私人空間。無線廣播利用金屬導線或光導纖維組成的傳輸分配網絡,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現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使新聞傳播真正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傳播工具,也在迅速傳遞國家的信息、樹立政府與政權形象方面提供著最大的便利。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英國廣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壟斷著英國的電子傳媒,成為傳遞英國皇室聲音的主要渠道。在這種傳媒語境之中,如何克服心理與生理上的障礙,成為擴音器前的勇者與智者,成為民眾心目中可以信賴的新領袖,成了新國王的喬治六世必須面對的困境。在《國王的演講》之中,喬治六世從懼怕播音器到坦然面對播音器的過程,精彩地圖示了作為大眾傳媒時代領袖的成長。
一、 大眾傳媒時代提出對領袖素質的更高要求
自從有大眾傳媒那天起,皇室生活一直是傳媒的關注焦點,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傳播技術的演進,政治家們的生存方式也越來越“公眾化”與“表演化”。既使皇室人員深藏于宮殿中,但他們卻在報紙上、在廣播中,后來又在電子影像里,直至今天的互聯網里成了生活里的透明者。在受到公眾的充分關注的同時,公眾也對自己的領袖寄予了無限的道德與智力上的高標準的期待。威嚴的大英帝國要求自己的國王不能有道德上的瑕疵,比如英國皇室成員不可以娶離過兩次婚、私生活頗不檢點辛普森夫人為妻,所以愛德華八世才會為了愛情而放棄了王權。同樣,新上任的英國國王也不可以有口吃的毛病,他必須面對播音器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地發布國家的聲音,才能鼓舞公眾的士氣,樹立一個朝氣蓬勃、智慧勇敢的英國政權與英國王室形象。
更重要的是,在喬治六世的時代,正是無線廣播最得公眾歡心的時代,也是無數的政治家特別重視演講技巧的時代。各國的領袖們深知,作為領導者想要確立威信,讓民眾能跟隨自己的步伐前進,必須掌握煽動和渲染民眾情緒的演講本領。人性如水,在于有效的激發,更在于引導,掌握民眾的心理訴求,在此基礎上訓練出色的口才本領,就能振臂一呼,應者如云,實現政府的工作目標。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特別善于利用剛剛興起的無線傳媒載體,設計了政治性極強同時又具有平易風范的“爐邊談話”節目,很好地利用大眾傳播手段進行各個階段的政治性公關活動。羅斯福的“爐邊談話”不僅鼓舞了美國人民,堅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傳了他的貨幣及社會改革的基本主張,“爐邊談話”節目為羅斯福贏得了民眾更多的理解和尊敬,對二戰前后美國政府度過艱難、緩和危機起到了較大作用。又如蘇聯領袖斯大林也曾在戰爭和政局的關鍵時刻無數次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他的帶著濃重的格魯吉亞口音的演說成為蘇聯政權的標志,也成為紅軍戰士前進的重要動力。又如英國政治家、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在二戰中毅然舉起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幟,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大舉入侵蘇聯之時,丘吉爾對英國民眾發表了著名的廣播演說,表明了英國將援助蘇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決心,指出了蘇聯與英美之間是休戚與共的戰友,丘吉爾的演講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勝利作出了杰出貢獻。總之,借助出色的口才和電子傳媒手段,生活于大眾傳媒時代的英才們可以在民眾中煽動起感情巨浪,以“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兵”,于是,喬治六世在話筒前奮力克服口吃的場面,便可以理解為一種政治隱喻,而這種隱喻再與二戰的歷史背景相結合,更可以奠定領袖形象(包括他的各種才能與政治立場)對于國家存亡的重大意義。
二、 戰勝自身缺陷意味著國王的勵志與掌控時代的能力
出現在影片《國王的演講》一開頭是一個大大的老式播音器,精致整潔的直播間、眾多的機房工作人員、著名播音主持人工作前的一套準備動作,無不標志著大眾傳媒在英國民眾生活中的尊嚴和專業價值,也形成了喬治六世(博迪)所面臨的困境的具象寫照。因為先天的口吃,喬治六世在童年時代就倍受歧視與折磨,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所以影片一開頭的博迪(喬治六世)必須站在莊嚴的國家電臺的播音器前,面對全世界的民眾發表關于盛大的帝國博覽會的閉幕詞時,其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的窘狀,隨著擴音器宏大的共鳴聲傳遍了整個會場,充分說明大眾傳媒時代電子媒介的無窮氣場,以及在這種威力面前所形成的心理壓力。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隨著1936年愛德華八世的退位,歷史將喬治六世推到了英國的政治舞臺上,他沒有了隱匿個人隱私的機會,不得不把原來竭力想隱藏的缺陷暴露在整個大英帝國公民的面前。喬治六世的口吃更放大成了英國王權的瑕疵,亦成了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英國形象上的嚴重缺憾,也更增加了喬治六世對于演講的恐懼。在公眾的心目中,王者之聲歷來都是國家最高權力的體現,王者的演講歷來都是智慧的表達,所以喬治六世口語上的缼陷,就是大英帝國權威的不可回避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