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昆
闊別熒幕幾十年后,孤膽英雄楊子榮再次回歸人們的視野。2014年底,徐克導演的3D諜戰動作電影《智取威虎山》,登陸賀歲檔。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上映兩周之后,票房突破7億元,而在影視網絡社區里,該片也是獲得了接近8分的極高評價。紅色經典與新武俠風結合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運用華麗炫目的現代高科技重新講述紅色傳奇故事,再次使“老怪”徐克成為賀歲檔的最大贏家。
徐克導演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與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都取材于曲波的革命傳奇小說《林海雪原》,不過后者成名更早。早在1966年,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就連同其他7個紅色現代京劇,被稱為“革命樣板戲”。以楊子榮為代表的解放軍小分隊智斗盤踞在東北山林土匪的故事,早已成為一代國人共同的記憶。時隔半個世紀后,徐克3D版電影《智取威虎山》將其再次展現于世人面前。3D《智取威虎山》的成功,雖說與早已深入人心的楊子榮熒幕形象密不可分,但新武俠風格與紅色經典精神的完美糅合,更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一、紅色經典的新武俠演繹
從《東方不敗》到《黃飛鴻》,徐克的電影生涯就是一部屬于自己的江湖史,快意恩仇的武俠情懷可謂是徐克自己仗劍走天涯夢想的側面展示,而這一次,徐克在茫茫雪原中繼續講述著他的新武俠傳奇。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來自于建國初期的革命斗爭歷史小說,是在革命年代感召下出現的作品。半個世紀后,習慣于在電影時空中幻化武俠夢的徐克,以新武俠的電影風格,對這部紅色經典進行了重新演繹。出沒在徐克武俠世界中頭戴蓑笠、身披斗篷、馳騁大漠、穿梭竹海的傲世大俠,在3D《智取威虎山》變成英勇瀟灑的解放軍戰士,不過其場景變成了莽莽的林海雪原。3D《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智審欒平、單刀赴會、打虎上山、對暗號以及百雞宴等扣人心弦的大戲,無不充滿了徐克新武俠濃郁的江湖氣息。
不論是《新龍門客棧》,還是《笑傲江湖》,傳奇故事必將在一個傳奇的地方上演。相較于樣板戲,3D《智取威虎山》運用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將人物置于極端環境下,對原本生活中不可能的事件進行藝術化處理,渲染了故事的傳奇色彩。解放軍小分隊從鷹嘴崖突襲威虎山,采取滑雪架繩的方法,無疑是一個極具傳奇性的藝術設計。這大大增加了電影的觀賞性,對于抓住年輕觀眾的眼球頗有奇效。
在徐克運用現代方式演繹傳統故事的作品中,暗喻人物內心世界的外在場景的苛刻選擇,一直是其鮮明標志之一。3D《智取威虎山》中濃郁的傳奇色彩,離不開那奇異神秘自然環境的充分渲染。遠離了徐克熟悉的大漠黃沙,電影真實取景于白雪茫茫的東北原始森林,在那片表面平靜卻內藏殺機的銀色世界中,巍峨險峻的威虎山、奶頭山下出沒著一群群土匪與虎狼,處處散發著一種神秘、恐怖、奇異的氣息。冰雪覆蓋下的白色外景與火紅燈籠照耀下的血色內景,形成鮮明對比。在這支冰與火之歌中,交織的不僅是影片前后節奏剪輯的巨大差異,更是以楊子榮為代表的解放軍小分隊與土匪之間斗爭矛盾的殘酷展示。蒼茫雄偉的雪原是主角豪邁胸懷的展示,暗紅昏暗的室內場景則是人物緊張心理的表達。
3D技術的運用無疑是這部老片新看的最大亮點。解放軍小分隊與土匪之間的激烈戰斗,其實就是新武俠功夫的變形。而新技術的運用對于徐克來說更是老生常談,早在2001年其作品《蜀山傳》便開啟了香港電影特技制作的新紀元。子彈時間特效的運用在戰斗情節中頻繁出現,爆炸鏡頭的分解更是增添了影片的真賣性看點。
二、紅色精神的新表達
徐克3D《智取威虎山》的成功,除了炫目的新武俠技法嫻熟的運用之外,其借助小說《林海雪原》以及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巨大歷史影響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從小說《林海雪原》到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再到3D《智取威虎山》,貫穿其中不變的,是其紅色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文學進入新時代,富有強烈意識形態的政治化話語與敵我斗智斗勇的戰斗情節相結合,一種大眾化、通俗化的新文體產生,有些評論家將其稱之為“革命傳奇”。宣揚紅色革命精神,成為這類作品的創作主題,小說《林海雪原》就是其突出代表。作為電影3D《智取威虎山》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共同鼻祖,《林海雪原》將紅色精神、英雄人物形象與驚險故事情節相結合,不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受到追捧,而且在半個世紀后仍然具有極大的號召力。
作為8個革命樣板戲之一的《智取威虎山》,歷史賦予它的職責,是通過對風起云涌革命年代和堅定英勇革命戰士的有力渲染,歌頌和弘揚其革命意志和奉獻精神。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喧鬧浮華的娛樂文化占據大眾文化主流,信仰缺失成為其普遍心理狀態。對于從小讀著“紅色經典”長大、以紅色人物為偶像、樹立紅色價值觀的人,面對如今“娛樂至死”的時代,不免會產生巨大失落感。而在新時代的年輕人看來,以《智取威虎山》為代表的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更像一種亟待證實的“夢”。紅色經典的翻拍,就是抓住了這兩大群體的巨大需求。從國家社會層面上看,“當國家機器正在努力轉換、重建意識形態體系和價值體系的時候,會從國家建立時代的文化資源中積極找尋有用有益的因素”。因此,徐克3D《智取威虎山》的橫空出世,可謂恰逢其時,不但影片受眾廣泛,更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支持。
將新武俠與紅色經典結合的同時,不失原著紅色精神,正是3D《智取威虎山》真正超越原著和革命樣板戲的地方。3D《智取威虎山》通過塑造一批兼具赤膽忠心革命精神與行俠仗義俠客氣質的人物形象,將原著中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新時代進行了新的表達。少劍波、楊子榮、孫達德等人物,雖然都是身懷絕技的“功夫高手”,但并不是快意思仇的江湖人物,而是革命英雄,忠于革命、救國救民、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是他們奉行的精神,也是其內在本色。在充滿江湖氣息人物形象下,傳達紅色精神,徐克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其對人物形象塑造,也更加豐滿生動。小說和樣板戲中英雄人物,都具有“三突出”“高大全”素質特征,但也有性格簡單、情感單一的缺陷。徐克通過對人物的全新塑造、情感的細膩刻畫,增加了人物多重復雜性格,而人情味淡薄的缺陷,也得到極大改觀。
新武俠與紅色經典的精彩相遇,不但給《智取威虎山》本身重新帶來了新活力,更是為當代經典改編提供了有益借鑒。尊重歷史,立足當代,才是經典改編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