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賽車總動員3》在北美地區上映,這也是該系列電影時隔六年的再度回歸。已于2008年因病不幸去世的保羅·紐曼在該片中繼續為哈德森博士一角獻聲。
紐曼的這次配音是從他與皮克斯CCO John Lasseter一份長達幾千個小時的談話錄音中剪出來的,兩人暢談了對賽車運動的熱愛。這次錄音原本是為了2006年上映的《賽車總動員1》準備的,但一直沒有用上。
不過在電影史上,這已經不是好萊塢第一次讓演員“起死回生”了。早在1959年,導演埃德·伍德就曾經用他妻子的按摩師在著名爛片《外太空計劃9》中充當已故演員貝拉·盧戈西的替身。
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另一些在銀幕上“復活”的電影明星。

李小龍:《死亡游戲》中的紙板人
這部由羅伯特·克勞斯執導的武打片于1978年,也就是李小龍逝世5年后上映,但導演對于這位功夫巨星生前未放出的打戲鏡頭的使用堪稱災難。在李小龍原來的設想中,《死亡游戲》本來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一部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杰作。電影劇情如同游戲一般,他將在五層塔中拾級而上打敗每一層的守護者。
然而,最后觀眾看到的版本卻是李小龍勇斗詐騙團伙??藙谒乖陔娪爸兄患暨M去了11分鐘的李小龍本人打斗片段,剩下未完成的場景用了諸如胡子甚至是整形手術貼圖來偽裝替身演員唐龍。在某個臭名昭著的鏡頭里,導演居然把李小龍的頭部紙板模型架到了更衣室鏡子上,試圖給這位業已去世的演員增添戲份。成品效果顯然是驚悚的。
保羅·沃克:《速度與激情7》中的弟弟和CGI
保羅·沃克死于2013年11月的一場車禍中。兩年后,為了完成這位好萊塢明星在《速度與激情7》中的表演,環球制片廠花費了近5000萬美元,在保羅的兩個弟弟Caleb和Cody的幫助下,運用CGI技術讓沃克飾演的角色布萊恩·奧康納再現銀幕。該系列電影的忠實影迷非??释僖娢挚俗詈笠幻?,《速7》也因此成為了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全球票房高達15億美元,遠遠高于這個系列前幾部的票房。
另外,Caleb和Cody兩兄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承目前正在討論是否要繼續在接下來的幾部片子中扮演奧康納。
彼得·庫欣:《星球大戰外傳:盜俠一號》中的“鬼影”
如果有哪個演員的“死而復生”在觀眾看來是理所當然的,那肯定是這位英國老牌表演藝術家了。盡管早已辭世22年,彼得·庫欣還是在2016年上映的《盜俠一號》中王者歸來,“扮演”了帝國大反派威爾赫夫·塔金。事實上,這些鏡頭都是由另一名英國演員蓋伊·亨利(Guy Henry)穿上動作捕捉器完成的。在Radio Times的一次采訪中,亨利形容這段經歷“驚悚又詭異”。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饑餓游戲3:嘲笑鳥(下)》中,伍迪·哈里森幫了個忙
2014年,霍夫曼的死著實讓這部反烏托邦大作的制片方措手不及,這位奧斯卡獎得主當時還沒有完成自己在片中的任何一個鏡頭,而按照劇本,游戲設計者已經更換為Plutarch Heavensbee。獅門工作室最終決定重寫劇本,直接把Heavensbee這個角色寫死了。在反叛軍首領與詹妮弗·勞倫斯扮演的卡特尼絲·伊夫迪恩會面這個關鍵場景中,原本應該面對面的戲碼,被改成了由伍迪·哈里森扮演的Haymitch Abernathy向饑餓游戲的獲勝者深情并茂地朗誦一封來自Heavensbee的信件。
羅伊·沙伊德爾(Roy Scheider):《鐵十字》中的乳膠面具
這位曾主演《大白鯊》的75歲演員的去世對于《鐵十字》劇組的打擊可想而知,制作人不得不做了一個乳膠面具來模擬他那個著名的有點歪的鼻子。這個面具只在一些沙伊德爾還沒有拍完的重要場景出現過,劇組還加了點特效提高完成度。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佩戴者至今不為人所知。

奧利弗·里德:《角斗士》中的替身與CGI
奧利弗·里德在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這部歷史片中扮演角斗士的教練Proximo,但是才拍到一半就去世了,導演只好用以前的鏡頭與替身來完成接下來的場景。最后,里德居然還依靠這個角色獲得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獎(Bafta)最佳配角的提名??雌饋硖匦ё龅牟诲e,幾乎沒人發現那是里德的臉貼在了替身的頭上。
彼得·塞勒斯:《粉紅豹再度出擊(Trail of the Pink Panther)》中的老鏡頭剪切
1982年的電影《粉紅豹再度出擊》是《粉紅豹》系列的第六部,其中由彼得·塞勒斯扮演的法國探員杰克·克魯索的回歸有點復雜,因為這位英國演員在開機前18個月就去世了。制片人最終決定不更換演員,而是別出心裁地用以前的鏡頭拼在一起剪出了一個全新的故事,片中的克魯索再次嘗試追回被盜的“粉紅豹”鉆石。
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以向塞勒斯致敬為由,勸說原班人馬Burt Kwouk(飾演Cato)、David Niven(飾演Charles Litton爵士)與Herbert Lom(飾演Charles Dreyfus探長)回歸本作。然而,影評人和塞勒斯遺孀Lynne Frederick對此都不感冒,前者對這部片子嗤之以鼻,后者則通過起訴制片方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成功獲得了100萬美元的賠償。
翻譯:李婧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