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契約》大衛的吹簫育兒日記--生化人唱主角,異形淪為背景
時隔五年,“科幻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帶著他的《異形契約》重磅歸來了!
《異形:契約》的故事發生在《普羅米修斯》10年后,一群新的宇航員乘坐著“契約號”飛船前往遙遠的星系尋找殖民地,在漫長的太空旅途中,他們突然接收到一個古怪的信號,經過分析得出的結論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是一個女人在唱著思鄉的悲歌。
為了營救這個女人,也為了盡快找到落腳的星球,契約號船員們改變了航向,來到了一個看似天堂般寧靜的星球,憧憬著在這個星球安家落戶,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他們無意間踏上的竟是造物者的主星,一顆荒蕪的星球,一個危機四伏的死星。
這一切慘劇的締造者,正是十年前“普羅米修斯”號的到來造成的,飛船上的幸存者——由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的生化人大衛,給人類的造物者們帶去了滿滿一船的禮物:毀滅性的巨大災難。
雷德利老爺子秉承了一貫冷科幻風格,完美延續了《普羅米修斯》的劇情和黑暗畫風,冷峻敘事風格,每一幀都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各種暗光下的精美畫面,場面宏大視覺奇觀,整體營造的莊嚴肅穆的儀式感令人屏息。
但除去畫面,異形契約這部電影在劇情、恐怖效果上就相對的拖沓薄弱了,隊伍全員智商堪憂,看前面能猜后面,結尾反轉也沒能出人意料,套路的反派,套路的情節,套路的視覺,幾乎是把商業片中的故事模版復制了一遍,卻喪失了異形片中原本那種無處可逃、深入到集體潛意識的恐懼。
異形片最大的賣點在于異形本身,可惜異形在本部片子里也淪為背景,相比以前的異形系列,本片少了很多虐殺追逐場面,打斗情節血腥情節基本就是預告片里那些,而且更悲劇的是,內地上映的片子,將關鍵的破膛而出、嘴中嘴、異形殺人等鏡頭等血腥鏡頭全都一剪沒,導致很多觀眾看完了后都表示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只吃了道開胃菜,還沒等上主食,晚飯就宣告結束了。
但如果觀眾們看中的是本片的內核,探討人工智能和人類本身的矛盾,思考機器人的反噬,造物者的抉擇,則又會陷入沉思。通過片中異形、人類和生化人三方關系意識到,人類感性一面的純粹形象是異形,理性一面的極致狀態是人工智能,亦正亦邪的極化配角——生化人則接續《普羅米修斯》以邪魅的形象成為核心,并以超人擬神視角博弈審視著生命創造性的賦予及歸屬,很有深度。
最后用幾句話概括這部電影:大衛的吹簫育兒日記。
仿生人上升為主角,通過兩個仿生人的內在矛盾、倫理觀沖突、分裂與融合(自己教自己吹簫)進一步探討造物命題,在邏輯和倫理方面很有看頭。這一部里人類智商集體不在線,異形也淪為豢寵配角,造物者的秘密也只是浮光掠影一閃而過,這反而讓人更加期待下一部系列電影:《異形覺醒》。
雷老爺子,你贏了!
本文作者:泥石流頻道 云的清涼
更多精彩,請訂閱 泥石流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