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神劇到處被討伐的當(dāng)下,陳嘉上要拍一部民族英雄題材戲,戚繼光是主角,而且還有不少打日本鬼子的戰(zhàn)爭戲,這聽著就讓人擔(dān)心。
不會又是那種一個打一百個的抗日神劇吧?
戰(zhàn)爭戲不會亂來吧?
試片過后,覺得電影輕松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過程可能并不輕松)
如果作為敵人的倭寇很弱雞,實力不在線上的話,
打敗這種辣雞對手的戚繼光,也沒資格叫戰(zhàn)神了。
但電影沒有這樣做。
戚繼光面對的,真的是實力滿滿的厲害角色。
飾演這個厲害角色的,是倉田保昭。
他忠于君主,更難得的是指揮作戰(zhàn)時沉著平靜,
哪怕處于頹勢,也不畏死。
他實際上是一個軍人、武士,
一個懂得排兵布陣、孫子兵法的大將,倭寇身份只是掩飾。
(電影會講到原因,暫不劇透)
一開場他就把洪金寶飾演的俞大猷全軍殺得慘敗,
給明朝軍隊一個大大的下馬威。
僅僅一千倭寇,兩萬明軍打了一年都沒能打跑,
大部分原因都是這個倭寇將領(lǐng)在作怪。
只能說,陳嘉上太喜歡倉田保昭了。
兩人曾經(jīng)多次合作,觀眾最熟悉的,應(yīng)該是倉田保昭在二十三年前《精武英雄》中出演的日本武術(shù)大師船越文夫,他和李連杰比過一次武。
倉田保昭本身就是一名高手,
空手系東流五段、柔道三段、合氣道二段,
他和李小龍、梁小龍、狄龍、成龍這些武打巨星全都合作過。
當(dāng)然,倭寇中能干的不止一個, 小出惠介扮演的少主、木幡龍扮演的浪人頭領(lǐng)也有不少出彩的戲份。
還有一幫死忠的謀士,都實實在在地證明倭寇的智商和戰(zhàn)斗值。
這完全是一支正規(guī)軍!
這樣的對手才有意思嘛!
雙方幾進幾退的戰(zhàn)爭戲,頗為工整,有勢均力敵、緊張熱血的感覺。
戰(zhàn)斗戲則頗有劍戟片的味道,
最后臺州巷戰(zhàn),居然有點《十三刺客》的感覺。
特別是冷兵器的肉搏戰(zhàn),那種刀刃穿透肉體的痛感。
趙文卓扮演的戚繼光武戲不錯。
鴛鴦陣也呈現(xiàn)片中。
但文戲部分,主角血肉不夠,嚴重不夠。
還是顯得太正了,人味不夠。
電影給了戚繼光和戚夫人很多戲份,想補回一些。
史上傳說的戚夫人,瘋起來連戚繼光都砍。
可惜這部分搞氣氛的妻管炎戲,也有點生硬,
該幽默的地方,笑聲不夠哦!
文戲中更有意思的,
是片中嘉靖年間朝廷官場上的艱難時局。
看過《大明王朝1566》都知道,
那時侯做一個好官有多難。
武將也不例外。
日本浪人打贏了,能得到銀子、女人。
明軍打輸了不用說要殺頭,
打贏了,卻還是有可能被殺頭,或者錦衣衛(wèi)侍候。
因為分分鐘有人講你壞話啊。
這個時侯,萬能的胡宗憲出現(xiàn)了。
電影講到,戚家軍在前面殺敵,
胡宗憲在背后給他們掩護,
他擋住了來自朝廷文官的冷箭。
政局混沌、好人沒好報的心酸,出人意料。
這算是這部戰(zhàn)爭傳記片的意外精彩一筆。
end~
泡椒 我們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