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盤點5月份待映的新片時,看到黎明要首次執導一部電影,片名是讓人完全摸不到頭腦的《搶紅》。那時候看了劇情簡介,知道是一個奪寶動作片,搶一瓶神奇紅酒的故事,估計所以才叫《搶紅(酒)》吧。
包場看完電影出來(對,全場只有小編一個人),我發現我錯了。
《搶紅》并非來源于故事內容。小編嚴重懷疑,是黎明《王者榮耀》玩多了,要不就是整個主創團隊《王者榮耀》玩多了。
弱弱地問一句:搶紅有了,誰反藍,誰拿buff,誰中單?
真是一個非常會玩的劇組。
完全猜不到的劇情,因為故事毫無懸念
《搶紅》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個曾隨馬可·波羅的隊伍偷渡到法國的中國酒師,建立的法國最牛掰的紅酒莊中。在這個名為khan的法國古堡里,有全法國都釀不出來的酒神及秘方,為了抵御同行競爭不得不將其封存。于是圍繞著這一瓶紅酒與釀酒秘方、家族兄弟內部的仇恨,發生了一場飆車、狙擊、密道、槍戰、火車大戰的神奇之旅。
這部奪寶動作片的敘事是毫無邏輯、一塌糊涂的。整部故事的主線是前來復仇的二哥,為了拿回酒神及秘方,救出妹妹利芳(杜鵑飾演),要殺掉作為反派的大哥。大哥及手下(古堡大家族就兩三個手下)試圖借一場紅酒拍賣會將二哥誘導出來,因為只有他知道密道和酒神的所在。
最終進入拍賣的只有兩組人物(在法國古堡中的拍賣會完全沒有外國人,拍賣過程一句臺詞交代),一組是張涵予飾演的司機和黎明飾演的韋利,另一組是來路不明的方長方(王耀慶飾演)及手下路非。
在與反派的對抗中,敘事設置毫無懸念,或者說編劇根本就沒有設置懸念。影片由張涵予的國際長途電話開始,進入古堡的酒神爭奪中,第一次正反雙方的交鋒就告訴我們,搞了半天原來這兩組cp都認識。
當影片前面做了鋪墊,觀眾都在懷疑二哥利奧到底是誰時,王耀慶的手下路非被反派一槍打死,接著影片馬上就交代了利奧是誰。為什么編劇不能讓反派綁架路非,要挾王耀慶而進行談判?這不是警匪片、動作片慣用的用來表現兄弟情誼最基礎的橋段嗎?
不行,這樣的設置會顯得有智商。
影片中弱智的神轉折經常性出現,讓有很多商業電影觀影經驗的小編,真的是完全猜不到劇情。
影片本來較大的懸念——拿到酒神、秘方和找到密道的戲份,幾乎完全沒有設置任何有智商的較量。基本上都是正反方拿著機槍突突突、突突突,不管距離,不論場景,也不關心瞄準與否,像極了一幫人打CF。
最后的高潮戲設置到了火車上,這很上世紀80年代。而這時候,作為電影關鍵角色的妹妹(杜鵑)完全消失了。大概因為她不會打CF。
人物塑造集體弱智
在混亂的、毫無邏輯的故事中,黎明、張涵予、王耀慶、杜鵑等都非常認真地演(裝)著(懵),即使這部動作片真的毫無懸疑可言。小編懷疑他們也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
具體三位男主角是如何演的?非常簡單,開豪車、喝紅酒、抽雪茄、打CF。黎明作為導演有特權,他還泡了杜鵑。
所謂影片想表達的主題“兄弟情”又是如何展現的?也非常簡單,全部依靠閃回。影片開始的閃回讓觀眾知道,張涵予與黎明是從小在孤兒院時期的兄弟;中間部分閃回,交代王耀慶的手下路非是過命的兄弟;后面又一次閃回,交代作為司機的張涵予與上司王耀慶也是兄弟,當然張涵予很見錢眼開。
張涵予在電影中塑造的角色,網上有各種褒獎,“放飛自我”、顛覆形象,還有什么“最愛張涵予臟口”云云。請不要誤導大家好嗎?張涵予在《搶紅》中塑造的角色是一個十足的弱智混混。他不但弱智,還貪財;他不但貪財,還因為弱智害死了兄弟王耀慶。而這一切并不能歸結為他被綠并被離婚。小編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這部電影試圖標榜的兄弟情誼。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人公應該是王耀慶飾演的利奧,是講述他去復仇并救出妹妹的故事。但是,黎明導演硬是給自己加戲成了主人公。
黎明在《搶紅》里的角色毫無功能性。他喝酒、泡妞、開爬梯、炫富。他用面癱的表情表達對張涵予的兄弟情,也用面癱的表情表達對杜鵑的愛。他送杜鵑一塊月球隕石sau9號,這不是愛,是在炫富。
最可笑的是,結尾的高潮戲,他竟然跑去開火車了。當然,他是導演嘛,無所不能。經過一翻極其弱智的搏斗,王耀慶陪反派掛掉了。可有可無的黎明成為最大贏家。他和張涵予有了錢有了酒神秘方,然后,攜手杜鵑去古堡里過著幸福的生活。全劇終。
導演和編劇沒有敘事行為的道德豁免權
除了故事糟糕透頂,電影的配樂也十分猙獰:法國街道飄的是《最炫民族風》,KTV唱的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槍戰時放情歌,腿被打斷了放的也是情歌。
不過,《搶紅》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在于它傳遞的價值與意義。奢侈的古堡,開派對,開豪車,雪茄不離手,喝52年的拉菲,真人CF一樣的槍戰,不停地用磁性炸藥制造爆炸,火車上都是私人定制的紅木家具裝修,不說人話,動輒就給你100萬歐,口型都對不上的臺詞……這一切都如此空洞、浮夸。
所謂的兄弟情誼、兄妹親情,根本站不住腳,淺薄得令人發指。因此,這部電影讓人看得非常尷尬與難受。像《富春山居圖》《小時代》《大鬧天竺》等一樣,我們又看了一場導演、編劇及主創團隊的集體自嗨。或者可以說,一場劇組陪著導演的自嗨,產出了這樣一部毫無價值的大雜燴。
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導演夢,都可以過把導演癮。但是,要知道導演和編劇沒有敘事行為的道德豁免權。這句話的直白意思就是,敘事是一種有倫理的行為,因為你控制著觀眾應該認同什么、不能認同什么。這不是苛刻,這是電影敘事的底線,而沒有底線的胡編亂造會產生難以想象的負面力量。你們還好意思去各大高校路演宣傳?利用名人效應、粉絲效應,欺騙觀眾是垃圾電影的源頭。中國電影為什么不行,這些不負責任的創作者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文/洛神】
版權聲明
【影藝獨舌】的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藝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評論,但如有其他媒體復制轉載,須征得我們同意并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