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摔跤吧!爸爸》
昨天day故事說了阿米爾·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他的新作《摔跤吧!爸爸》。
與傳統的印度電影不同,這部“新寶萊塢”風格的電影不靠唱歌跳舞取勝,而是靠真摯動人的故事打動觀眾,不煽情、不做作,是一部難得的印度佳片。
豆瓣評分高達9.3分
9.3分!口碑炸裂!究竟講了什么?
9.3分,乍看之下是有點高,但是就同類型的勵志電影來說,《摔跤吧!爸爸》恰如其分,因為這是一部“改變國家的電影”。
影片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他希望能生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是命運弄人,接連四個女兒的誕生非但沒有讓他心灰意冷,反而更堅定了他的想法。因緣巧合下,他發現了女兒們摔跤上的潛能,決意像男孩一樣來培養自己的女兒。
然而,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她們這種行為招致無數的非議,在生活上她們也遇到了重重困難。最終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們克服萬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為自己贏得了尊嚴。
《摔跤吧!爸爸》電影原型
真實故事改編,故事原型遠比電影精彩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確有其人。如同電影里那樣,馬哈維亞曾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年輕時拿過印度全國冠軍,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完成世界冠軍的夢想。他想讓兒子為自己實現,但是卻和老婆一連生了4個女兒。但誰也不曾想到,他的四個女兒當中居然有三位成為了未來的世界冠軍。
大姐Geeta Phogat
大姐Geeta Phogat,1988年12月15日出生,2010年獲得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55公斤級比賽冠軍,是印度運動史上第一位獲得摔跤冠軍的女運動員,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的女摔跤手;
二姐Babita Kumari
二姐Babita Kumari,1989年11月20日出生,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55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兩次獲得英聯邦摔跤錦標賽金牌;
三妹Ritu Phogat
三妹Ritu Phogat1994年出生,在2016新加坡英聯邦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獲得金牌。
但人們不會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印度,姐妹們為了摔跤剪的短發曾遭受了多少村民的議論指點,為了摔跤穿上的短褲又被多少同學嘲笑白眼。
每當訓練太苦太累女孩們沮喪抱怨時,父親會反問她們:“你們和男孩吃的不是一樣多嗎?為什么訓練的時候就不能一樣呢?何況你們吃的比男孩還多。”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女兒們和男孩沒有什么不同。
電影中練習摔跤的兩姐妹
直面印度女性問題,其意義不只是電影本身
在向來重男輕女的印度社會,女性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社會新聞中經常會出現未成年少女被性侵甚至被焚尸的事件。印度的童婚比例高達47%,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女孩被父母用來換取聘金,印度政府1929年通過禁止童婚法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和18歲 ,卻始終未曾奏效。根據聯合國統計,妊娠和分娩并發癥是發展中國家15至19歲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被歧視的女性們一部分人足不出戶,另一部分人則在鄉下種地、在城里疏通陰溝、搬運沙土、打掃街道等,做著男人們不愛做的粗活。從這個角度來看,讓女性去打破重重傳統文化的禁忌甚至超越男人,是一件多么具有冒險精神的行為。《摔跤吧!爸爸》所傳遞出的價值觀不得不說是對本土風俗的挑戰,因此它能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也就不足為奇。
屋內掛著她們一路獲得的金牌
電影中的姐妹是幸運的。在同齡的女孩已經早早嫁人,生兒育女伺候婆家,在柴米油鹽中蹉跎青春的時候,她們卻可以在賽場上摔跤博弈、為國爭光,體驗另一種不一樣的活法,開啟她們另一種精彩的人生。
與Geeta、Babita姐妹的合影
談及如何用電影的力量改變國家,阿米爾?汗表示:“我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關于女權的,之前印度有很多女嬰被流產掉,男女童出生比例非常失衡,我覺得這是社會問題,值得大家反思,政府也該重視這個話題。而電影能給大家一些啟示,改變也一直在發生。在印度有很多女性性別歧視問題,希望用這部影片,實現改善女童、婦女社會地位的目的。”
阿米爾·汗盛裝參加婚禮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女孩們的媽媽擔心地問馬哈維亞,女孩子練摔跤以后誰還會娶呢?馬哈維亞堅定地回答:我會把我們的女兒培養得足夠優秀,讓她們自己選擇中意的伴侶。
Geeta和Pawan的幸福生活
好像是一個美麗的預言,銀幕之外的大姐Geeta果然在運動場中找到了真愛。2016年,她和比自己小5歲的摔跤手pawan kumer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影片的主演兼制片人阿米爾·汗受邀參加了他們的婚禮,在婚禮現場他動情地說:《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送給Geeta的新婚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