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Dreamers電影評論授權作者史歌原創]
評分:6.2/ 10分,3/ 5分。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只是為了來看一眼屈臣氏。當年沒能在IMAX大銀幕上一睹屈臣氏的芳容,不失為觀影生涯之大遺憾。
不得不說,屈臣氏還真適合出演貝爾,因其同赫敏格蘭杰一樣都是書呆子——沉迷于書本與知識。甚至在影片中,貝爾的每一次皺眉,每一個笑容,說話時的神態,還有哭泣與傷心,都叫人看到了赫敏的影子。加上影片中像極了霍格沃茲的城堡,還有特里勞妮教授與小海德威,雙人舞會貝爾驚艷出場的情景同火焰杯的圣誕舞會如出一轍,這究竟是美女與野獸還是另一個次元的哈利波特呢。越看越懷念當年與哈利一同成長的歲月。
本片用最佳的事例證明了,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創造奇跡。不要在意不讀書之人的眼光,即使被當做異類,那只是他們沒眼光少文化罷了,書中自有化身野獸的王子等著你的香吻。這分明又是一位灰姑娘的故事嘛。說起這一點,本片同之前的那部灰姑娘真人童話電影還真極其相似,都采取了相同的改編策略,放棄大改而盡量照搬還原原作動畫。
畢竟,瞎改編不如生硬搬。回想一下之前所有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童話電影,魔境仙蹤、沉睡魔咒和愛麗絲夢游仙境都因其顛覆性和毀滅性的改編導致爭議頗多,反響極差,于是極有商業頭腦的迪寶寶立刻轉換思路。既然改編大了粉絲不滿意,不如就極盡可能的還原影迷們對原作動畫的童年記憶,灰姑娘和奇幻森林讓經典重生反倒反響不錯,只不過少了新意而已。其實好的改編對劇情動不動不太敏感,重要的是作品內核一致,換句話說你可以去整容但是精氣神不能變。這就是為啥沉睡魔咒失敗了而諸如笑傲江湖這種改編就成功。本片從開場的歌舞表演就拉開了還原經典的序幕,就這一點來說,保守的策略能夠有效避免失敗,卻也帶不來多大的成功。沒有進步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退步。
實際上這部美女與野獸最讓筆者滿意的反而是影片的3D效果。迪士尼以往的影片都以3D效果不佳著稱,不管是真人童話、加勒比海盜還是動畫片和漫威的一攬子超級英雄,很難找出幾部3D效果出色的電影。但本片確實能夠輕易的覺察到極佳的3D景深和立體感,場景層次分明,連出屏效果都不少。一些印象深刻的3D場景如天下飄下的雪花,層次分明,場景深度明晰;開頭的玫瑰花和森林中的狼,立體感與出屏皆有,特別是一些特寫鏡頭,觀眾能看出明顯的從銀幕內朝銀幕外延伸的立體感;山野小道鋪展開去,向銀幕內延伸的縱深感表現到位。
另一大亮點是用CG進行擬真和現實化的角色建模,看上去比原來動畫片的卡通形式的表現更有吸引力。本來用畫筆勾勒描繪其實更容易營造出天馬行空的表現力,CG受制于技術和模擬現實的場景建設不易發揮想象力,但這部真人電影的場面表現反倒比卡通動畫要更具視覺沖擊力,雖然都是一些鍋碗瓢盆燭臺座鐘,但他們跳起舞來怎么都覺得是在舞廳里面看歌舞演員在表演。
不過說實話,影片中CG角色比真人跳舞跳得好。最精彩的一場歌舞表演不是開場的早安歌舞不是貝爾和野獸的雙人舞會不是酒吧里加斯頓的自戀表演也不是結束的眾人歌舞,是變成家具的仆人們款待貝爾的那場盛大歌舞表演。本片的視覺想象力幾乎就在這里用盡了。
再看其他方面,這是一部十足的歌舞片,與花木蘭和獅子王這種仍舊以敘事推動情節和人物發展為主歌舞為輔的作品不同,美女與野獸完完全全把所有重要的情節發展和人物刻畫的推動都交給了歌舞,這就讓本片的敘事比起灰姑娘或者奇幻森林弱了一大截。甚至都不是在看電影,更像是一場MV大聯播。可惜本片的歌舞大多沒啥創意表現,一些歌曲略顯聒噪,片中出現的老版主題曲完爆片尾新編的主題曲。以歌舞為賣點的電影,卻恰好敗在了歌舞上面。
更可況這樣一部隨時都在唱歌跳舞的電影,主要角色們大多又是以CG形象出場,演員唱歌唱不好可以配唱,只需要動動嘴即可。一眾演技過人的老戲骨發揮空間不大,只剩下貝爾和加斯頓以及來福三個人以真面孔出場最多。但恰恰就是筆者最想看的屈臣氏拖了所有人的后腿,她始終沒有走出赫敏格蘭杰的世界。
稍微吐槽一下字幕翻譯,別的地方都不說了,片中演唱的美女與野獸主題曲最后一句字幕翻譯成了愛在蔓延中,雖然筆者理解這是為了讓整個中文歌詞能夠五字一句,結尾壓一個ong的韻腳,如此翻譯也不傷害中文歌詞的意境,但是在大家都聽得懂英文詞唱的是什么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隨意發揮為好。
這部電影在宣傳的時候過分強調影片中有迪士尼第一個基佬角色。雖然請了好幾個基佬演員出演,但影片中那方面的表現其實并不明顯,如果不是迪寶寶自己反復強調,大家恐怕也不會特意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