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成績最終定格在457.12億,在經歷了年初春節檔的爆發式增長后,電影市場的增速逐漸放緩,進入了更加理性的發展軌道。
1、2017年電影票房將持續增漲,但趨于穩定
2017年,中國電影喜獲“開門紅”,票房再次刷新紀錄,先后涌現出《長城》《羅曼蒂克消亡史》《鐵道飛虎》《擺渡人》《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風破浪》《大鬧天竺》《健忘村》《熊出沒?奇幻空間》等10余部話題影片;春節長假的7天票房超過33億元,繼去年創下“史上最強春節檔”后,再次刷新中國影史紀錄;大年初一單日票房鯨吞8億元,更是高于以往。“賀歲春節檔”的票房成績,一舉提振了2017年電影市場,也引來各方關注。
“電影消費是當前娛樂消費的主選項,這點是不可懷疑的。”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說:“在這一基礎上,中國電影是有希望、有前途、有未來的。”
市場高速發展,必然會經歷調整的階段,直接或間接地讓整個產業有調整優化的時間,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增長的大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2015年全年票房440億,2016年近460億;即便2017年中國市場的增速仍然疲軟,只要不在今年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預估全年票房會達到480億,而樂觀一點,甚至可以達到500億。
2、中國電影逐漸走向法制化軌道
備受業界期待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將于3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律的實施,必將進一步助推優化電影產業環境,提高電影作品質量,規范電影市場秩序,提升電影法治水平,更好地發揮電影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中國電影逐漸走向法制化軌道是對電影產業最大的一道天然保,繁榮的產業離不開規范的市場,促進法的施行將帶來更為良性、有序、公平競爭的業態環境。
3、決定全球電影走向的將是中國三四線城市觀眾
因為2016年內地票房增速放緩,“拐點說”十分流行。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也贊成這種觀點。“2010年以來,票房快速地、爆炸性地增長,其實多數還是來源于三四線城市整個量的擴大。到今年到了4.1萬塊銀幕以后,已經到了一個瓶頸。”
應對“廠”字型發展趨勢,張頤武認為,提高影片質量是關鍵,而重中之重則是精確地把握三四線城市觀眾的趣味。“中國票房超過100億美元只是時間的問題。那個時候中國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就是決定世界電影市場的人,這是你沒法改變的。將來中國三四線城市觀眾的趣味,會相當程度上決定全球電影的走向,包括好萊塢。”
4、電影市場繼續陰盛陽衰
當下,女性觀眾仍然是電影市場的主力,占到了近60%。所以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男色時代”一發不可收拾,2017年,電影市場的男性觀眾會進一步流失。更多的男性把碎片化時間給予了直播、視頻、游戲等等這些電影的替代品。
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要想讓你的影片大賣,必須抓住女性觀眾。即便是純男性視角的影片,也要有抓住女性觀眾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