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這部電影,出自默片時代,與卓別林齊名的巴斯特基頓作品。
他的招牌,就是屏幕上那張永遠像撲克般甚至可以說面癱的臉。
江湖人稱:Stoneface。
看到老古董您別急,里面的場面和特技,一點不輸現在。
但是,所謂面癱,并不等于沒有演技。
巴斯特基頓這張沒有表情的表演形式,就有如卓別林的拐杖一般,成為巴斯特基頓的標志性產物。
而通過巴斯特基頓的設計,他這副表情,反而增添了喜感。
比如這段,逃亡之時,臉部表情還是沒有太大動靜。
但是,喜感卻通過領帶上的一只烏龜帶來反襯。
因此,巴斯特基頓也被稱為默片時代的冷面笑匠。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基頓這部經典作品:
《七次機會》。
它是一部喜劇。
在豆瓣上,評分8.8,好于98%的喜劇。
但它不僅僅是一部喜劇
和《安全至下》一樣,其實,《七次機會》也可分為兩個部分。
先看喜劇部分。
先是開篇,短短幾分鐘,用一款文藝范,勾勒出一個木訥的人物形象。
一年四季,吉姆總是想要向心儀的女孩表達愛意。
但是,每次的告白嘗試,均已吉姆撫摸著兩人中間的小狗告終。
時間過去了,狗兒長大了,吉姆還是沒敢表白。
人物性格立起來了。
而本片的劇情,咋一看很套路。
開篇過后,進入正題:
去世的祖父給吉姆留下一筆巨額財產,條件是:27歲生日當晚七點前,吉姆必須結婚。
吉姆知道這個消息的當天,正是他27歲生日。
也就是說,為了錢,他必須在幾個小時之內,找到女朋友,并讓她成為自己的老婆。
于是,他開始四處搭訕。
搭訕過程中的一些情節,在我們后來看到的諸多喜劇片中,已不斷重現。
比如這種巧合的誤會。
朋友代吉姆向一個女孩求婚,套路地,女孩看上了朋友。
吉姆見狀,離開。
朋友沒轍,跟女孩攤牌:
其實我是代我的朋友向你求婚的。
看,他就在那。
女孩往那個方向一看,沒看到吉姆,卻看到陪同而來的律師。
一個滿臉皺紋的老頭兒~沖著他詭異地笑。。。
另一次搭訕,那個女孩歡天喜地答應了吉姆的求婚。
沒想到,剛踏上結婚之路,吉姆發現:女孩是從精神病院逃出來的。
幾次搭訕都不成功,朋友急了。
于是,朋友幫吉姆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征婚啟事:
今天XX點鐘,只要有女孩穿著婚紗,來到XX教堂,你就能嫁給一位即將繼承遺產的富翁。
開胃菜到此結束,一番喜劇鋪墊后,正餐要來了。
沒想到,看了報紙要來應征吉姆新娘的女人,一堆。
這一堆,怎么用畫面表達?
最簡單的方法:人。
有了人,整個場面一下子宏大起來了。
這就是后半段的開始,本片不僅是喜劇,還有宏大的場面。
這些場面,則是用人堆出來的。
一個個女人步入教堂,竟是沒有個停止的時候。
而這群女人中,還有上了年紀的阿婆。
穿了婚紗到來,為了一個小鮮肉,阿婆們大打出手。
而女人們跑起來,就出現了我們后來經常看到的這種喜劇橋段。
這群女人的威力,多到每人搬一塊磚,能拆掉一堵墻。
一場橄欖球賽,被這樣一群女人和一個男人給攪黃了。
甚至發生嚴重踩踏。
到此,本片中由女人們構成的宏大場面,仍然不是全部。
成龍在自己的電影中,經常借鑒默片時代的特技。
而巴斯特基頓,就是成龍經常借鑒的對象之一。
因為,除了冷門笑匠以外,巴斯特基頓還是默片時代,米高梅的第一位動作喜劇巨星。
放在那個年代,巴斯特基頓做出的這些特技,難度更大。
而《七次機會》中,巴斯特基頓在后半段,也表演了諸多特技。
如上所述,由于來應征新娘的女人多了,于是,吉姆的另一個麻煩來了。
這群女人要搶吉姆了。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逃。
本片只有56分鐘,而在后半段,巴斯特基頓基本都在跑。
這段逃亡戲,有網友評價:
新娘大戰太無敵了 基頓就是一真人索尼克。
在新郎逃亡戰中,巴斯特基頓就加入了他表演的特技。
這種滑地只是什什碎。
在火車站,為了躲避新娘,基頓懸空吊在起重吊臂上。
而吊臂更是呈幾圈的360度旋轉。
逃亡到了山上,滑山。
跳躍兩座山
跳到樹上,借著大樹做為媒介,降落地上。
在下滑的斜坡上,基頓做了好幾個連續且距離很遠的前空翻。
這還不止,逃亡過程,還引發了石塊滾落。
開始的時候是跟石塊比賽速度。
到了后面,則是面對石塊,躲避。
這些場面,如果放到今天,上了顏色,依然是一流的。
將一個套路化的故事,拍成喜劇+動作+場面的大片,而其中這些元素巧妙且毫不尷尬地完美結合,只能說,大師就是大師。
一部電影,會由于時間的流逝,它的畫質,它的表達形態可能已經和現代電影有了極大不同。
但是,時間沉淀下來而成為的經典,到了今天依然能讓我們享受其中。
我想,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這部《七次機會》,誕生日期于91年前,1925年。
————————————————————————————————
與其賞析電影,不如享受電影。
:庫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