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是希區作品中中下水平之作,但是仍人有不少奇思妙想。這部電影拍攝于1959年,當時希區柯克剛剛拍完《眩暈》,那是希區柯克主題最有深度、最陰暗的電影,冰冷迷惘,極具悲劇色彩。當然這樣的電影不會太受觀眾歡迎。因此,《西北偏北》被拍成了一部沒有什么內涵,純粹娛樂性質的電影。這是希區柯克第一部"驚險片",后來被007系列和許多電影模仿。
本片的片頭字幕部分似乎很出名,類似賽車一樣的線條演變成聯合國大廈的玻璃墻,倒映出真實世界中的車水馬龍。希區柯克的導演鏡頭出現在開頭,一個因為晚一步而沒趕上公交車的路人。
上面那個胖子就是希導。
但是本片最經典,最被人津津樂道,可以不看這部電影但是不可不看這一部分的場景,是飛機殺人的那組鏡頭。
希區柯克談到這個場景時很得意。他說,如果別人來設計一個約會殺人的情節,約會地點一定會選在貧民區狹窄骯臟的街道,時間在晚上,最好有霧,等人的過程中有醉漢、貓碰倒花盆之類的事情發生。但是,我故意把約會選擇在大夏天,大中午,艷陽高招,廣闊的玉米地里。無論是殺人者,還是被殺者,都無處躲藏。
這種設計從劇情上來看不太合理,沒有那個壞人會想到用這種愚蠢的方法來殺人。但這正是表現導演功力之處。開頭的鋪墊,很好的表現出了玉米地廣闊無人,無處躲藏的感覺。導演不停的輪流表現男主角焦急不安的表情,和他看到的空曠的玉米地、偶爾駛過的汽車。后來出現的人物更是精彩,這一情節一方面讓男主角(以及觀眾)更加不安和迷惑,同時又讓略帶幽默的對話試圖減輕和麻痹這種不安。當然,最后的高潮部分也充分的展示了攝影和剪輯的技巧(不要忘了這是在59年)。飛機每兩次沖鋒之間的間隔和主人公攔車失敗更給了觀眾進一步緊張的機會。誰都知道加上音樂可以更有效果,但這一大段鏡頭恰恰是沒有背景音樂的。
一個普通的小主管,莫名其妙被認作是特工,于是經歷了一系列奇遇和危險。制造懸念是希區柯克的慣用手法,無論影片多長,總有些東西吸引你往下看,不到最后是無法解開的。本片更有意思的是,似乎懸念非常的多,每個場景的切換都無法預料,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而最后的結果水到渠成,反而不難了。
對于希區柯克倒沒有特別的崇拜,畢竟他的片子年代有些久遠,畫質、效果肯定不如現在。但他對于影片的掌控、對懸念的制造和保持、對于細節的拿捏,實在功力深厚。因此即便片子看上去有多么陳舊、甚至是黑白片,但那種電影的韻味和理念,是無法替代的,就是希區柯克的片!
硬要挑骨頭的話,就是片中許多自然景觀與攝影棚中的場景切換,過于機械,換來換去非常的明顯。不過那時候沒有電腦,很難做到精致的無縫連接,也就不能要求太高了。
電影的名字《西北偏北》一直讓觀眾費解,據資深影迷研究,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羅杰的逃亡路線是朝向西北的。不過希區柯克在1963年的一次訪談曾經說過,這個名字來源于《哈姆雷特》,目的是隱喻難以把握的現實,再有就是雙關電影中提到的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到底哪一個說法才是真實的,碰上希區柯克這樣的老頑童還真難以讓人得到一個肯定的回答,不過這也正是懸疑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