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白馬繼續跑,繩索已不能吃力。讓“子彈飛了一會”,繩索終于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電影的結尾,姜文對我開了一槍。 白馬在我腦中奔馳一夜一天,繩索終于斷裂, 我才舒服了。土匪們縱馬躍出山林,那一組日光下漂亮的移動鏡頭,只有黑澤明的電影里才有。最后的高潮,山林中打斗,不過寥寥數人,卻覺有千軍萬馬。 李安說,電影有幾個要素,思想,感情,運氣,技術,最后是個性。姜文的電影全是個性。一個人怎么能這么霸道的自戀,這么自戀的霸道,這么自戀而霸道而讓人喜愛呢?因為他的個性深處是敞亮和單純。
姜文拍電影,也圖個被認同。他的四部風格各異的電影,都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每一個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內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電影表現出來的選本、選角的眼光,節奏、鏡頭的把握,講故事談思想的水平等硬實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滿足,他追求更廣闊的認同。《鬼來》被禁,《太陽》票房不佳,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揮之不去。
姜文的電影愛悄悄的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準備打向誰? 這就是本文最后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們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準時下電影界,對準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像姜文這種導演,總有自己小小的執拗,總想讓自己的作品像子彈一樣打到觀眾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