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少時喜歡武俠那種快意恩仇的生活,或多或少的看了金庸老爺子的一些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明白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過我也看過古龍楚留香的風流韻事,最喜歡的當是《三少爺的劍》,《三少爺的劍》是古龍的作品,是《江湖人》系列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
酒鬼如果要寫作,大多時候都是屬于激情寫作范疇,就好比渴望性生活的性無能需要用偉哥。古龍的文字永遠都是演繹著無能者的悲壯,但偏偏無能者是天下第一,與其說是古龍的情懷,還不如說是古龍的意淫,這樣一號人物,我便理所當然的認為是當今YY小說的鼻祖,同時又是中二流派的創始人。唯一不同的區別便是他意淫得更有格調。
開始這個鏡頭很驚艷
對的,如果改編古龍小說,格調應該才是這電影的整體基調。觀影過程必就像品一瓶82年的拉菲,在蕩氣回腸的過程中,就是放個屁都有那回味悠長的酒香。
但是……
我錯了……
我大錯特錯……
但錯,并不代表我對古龍的否認,更多的是我對古龍這樣仙的人物擁有更大的渴望,只能說這世道變了,就連裝個逼都他媽的學不會,害我有了重讀邵氏的沖動。
一個開頭“我殺的是壞人。”這種童貞的言語就破壞了整部電影應該有的基調,古龍是灰色的,也許只是酒精影響大腦從而誤導視網膜產生的化學反應,但就是這種反應奠定了他的名號。如果用“因為他該死”“該死之人,錢不收,天也會。”是不是更有仙氣?這種瘆得慌的臺詞貫穿整部電影,這讓我很容易靈魂出竅,去找書來對照。
就像開頭那個勢必做炮灰用來烘托牛逼人物出場的悲催人物,演成了群演角色,害我對這個人物名字都記不起了,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無名?
古龍的武功描寫在于“意”,一出手那是要見血的。但武術指導顯然把這個意境當成了金庸,劍砍來砍去就是不中(等等,我為什么要說砍?),如果開頭那個燕十三不想殺而被殺的炮灰龍套,沒有合乎邏輯的殺人道理,那他的死就不能稱托燕十三的牛逼,簡短的說就是,“這是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
還有就是莫名其妙的把竹葉青安排給了慕容秋荻做書童,還當了天尊,關鍵整部電影他做出的只有一個表情,那就是便秘。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這個表情
當然本片中的亮點不得不說是男一號何潤東,他演的燕十三很大一部分是演了原著中的三少爺的一些生活。就連豆瓣也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一星只給何潤東。
最后總結一下,有驚艷之處,也有失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