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麗
《夜關門:欲望之花》這部韓國電影似乎關乎情欲,更有著懸疑的色彩。當人物的內在逐漸鋪除出來,包裹在外面的善的軀殼漸次褪去,看到的是內在的無情與殘忍。人們似乎都是游走在黑暗和光明之間,一如夜晚與白晝。所以不要羨慕他人的高尚,也無須唾棄他人的卑賤,陰陽之間或許找到一個平衡,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夜關門”在《分類草藥性》中提到的功效主要是補腎的,女人喝了夜關門的藥酒主要是可以對子宮起到興奮的作用,對男人可以補腎澀精,還可以治療被蛇咬的毒傷。從“夜關門”這個名字的意象就讓人浮想聯翩,夜晚來臨,關上門能干什么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校長,因為罹患癌癥晚期,聘期了一個專職的美女護工來到家里。影片的前半段展現了人性之中最美的部分:一個癌癥晚期患者如何去面對死亡,忍受著病痛,但又有著生的希望。新來的護工盡心盡力地照顧,每天給他搓澡擦背,安排好適合他身體的三餐。女護工常常忍受著這個男主人因為被病痛折磨后的情緒發作,默默地承受而從不辯解。當男主人熬不住而選擇自殺時,女護工在意識到他的自殺動機后的奮力相救,這些都無不讓人感動唏噓。男主人公似乎有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賢惠漂亮的妻子,一個學業有成的兒子,可惜他們都已經離他而去了,留下男主人公孤獨地面對疾病與死亡。
后半段畫風一轉,在男主離世后,一個新聞周刊的記者在無意中發現本來應該至少可以活6個月的男主,卻最終不是病死而是自殺而亡。剛剛結束的身體檢查發現癌細胞已經停止擴散,男主開始對生產生的新的希望,而在這種狀況下,他競然選擇了自殺。這種不可思議的背后將聚光燈打向了諾大一幢房產的唯一繼承人美女護工的身上。
隨著故事的推演,發現這位護工原來就職于一家夜總會,是一位陪酒女郞。她隱藏了身份潛入這個校長家里。這或許是最老套的謀財害命的戲路了。但令人疑惑的是,女主在照顧男主人時似乎是有一些情感成分在里面的,她處處為男主考慮,為他買最好的食材,為他精心準備有利于健康的食物,限制男主吃一些對身體有害的食品。在男主第一次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并把女主支開去拿遺像時,女主意識到他的自殺企圖后狂奔回家并把男主從上吊的繩索下解救下來。如果她為了謀殺,大可就此讓他自行了結生命罷了。
跟隨新聞周刊記者敏銳的嗅覺,記者從女主喝的以一種用夜關門草藥泡的酒中發現了女主的秘密。原來女主的后面隱藏著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她在夜總會上班時偶然邂逅了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兩人墜入愛河。這個青年不是別人,就是男主校長的獨生子。影片中男主有一句話挺耐人尋味的,他說,我的兒子學習一直很優秀,也很聽話,從來沒有反對過我。或許因為兒子在過去的歲月中一直被強權的父親控制著,沒有了自我。他喜歡的這個女人正好反映了他的叛逆以及對于父親權威的反抗。
父親是絕對無法容忍兒子娶這樣一個女人為妻的,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戲,找了一幫小混混當著兒子的面在夜總會輪奸了女主,而且完事后還將一搭錢甩在女主臉上,讓自己的兒子死心。當看到這幅場景時,真的不寒而栗,這是有多大的仇恨,讓一個父親做出這等齷齪的事情。他不僅了侮辱了一個女人,當然從骨子里應該是對于女人沒有起碼的尊重的,更何況一個歡場女子,還將自己的兒子置于死地。一個男人對于周圍人的控制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容不得一丁點的失控,因為那樣的失控會讓他體會到死亡的感覺。
男主的兒子由于情緒失控而不小心撞上了身邊飛奔而過的汽車意外身亡。男主對于他創造出來的兒子這個作品是極為自戀的,這個兒子始終按照他的期望生長,并且也真的長成了他希望的樣子。影片中他在最隆重的場合中總是穿上兒子給他買的那套西裝,那是兒子工作后第一個月的薪水給他買的。他在享受著兒子無條件的愛、依附、服從,卻從沒有去用心體會兒子的需求與感受。兒子在女友的問題上與父親有了徹底的決裂,父親無法忍受這樣的背叛,實質上無法忍受兒子在心理上與他的分離,所以用了野蠻的方法去阻止他的離開,最終將兒子送上了不歸路。
女主當然是以復仇者的身份出現在男主的身邊,但她并不想急于置其于死地。她似乎是帶著某種使命,某種拯救者的愿望而來。一個置家人于不顧,一個表面和善而內心冷血的人,卻在一個散發著青春與誘惑的女性面前墜入情網,實際上將他最真實的部分在這種不倫之愛中展現了出來。
起初男主在女主的照顧下身體狀況出現了好轉,檢查報告出來,癌細胞居然已經停止擴散。這的確是一個令男主歡欣鼓舞的消息。可是在從醫院回來的路上,女主的心情很復雜,她內心積壓著恨,她不可能愿意看著男主一天天地健康的活下去,她對于他的關心、誘惑,讓男主對她產生情感的依賴,絕不是為了要和男主一起生活下去的。她或許是希望讓男主能夠體會到愛一個人而得不到的感覺,亦或者讓他體會到夢醒之后的凄涼,因為那個美好的夢,跟這個貌美如花的女人一起生活下去的美夢是這個女人一手編織的,正如她自己與男主兒子的戀情一般,背后的凄涼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當男主愛上女主時,他也就成為了一個完全被人控制的玩偶。當愛一個人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時,愛的似乎很偉大,男主愿意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給女主,愿意因為她而吃有損自己健康的食品,為了她男主也已經不在乎可以活多長,連生命都已不再重要。愛有時讓人很愚蠢,也會讓人上癮,也會讓人奮不顧身,雖然男主與女主之間的畸戀與我們慣常的理解有些根本性的差異。
影片中的一個疾病現象伴隨著男主的情緒而波動。當他在女主的精心照顧與愛的滋養下,癌細胞停止了擴散。而當兩人的關系惡化時,他的癥狀開始加重,出現了嘔吐疼痛等現象。身心的確是一體的,而癌癥是被醫學機構定義為身心疾病的一種,這在男主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用宿命論的觀點來看男主,所有的痛苦與災難都是他一手造成。癌癥或許與他的剛愎自用,與他對家人的控制,與他內在與外在的不一致有著密切的關系。妻子的早逝雖然在片中并未提及,但我從他對兒子的方式來看,高度懷疑他對于妻子的愛也是高度控制甚至令人窒息的。當然從他對于女主產生戀情,從開始的將軍到后面甘愿為“奴”的轉變,也可以看成他人格中的兩個極端。最后選擇了自殺,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一身的罪孽,無法再去面對他人,也無法面對自己,了結自己是最后的解脫。這或許就是報應吧。
當然女主雖然以自己的身體與情感為工具為男友報了仇,但她內在卻有極大的沖突。她對于殺死男友父親的內疚,對于曾經愛過自己男人的復雜情感,對于利用自己的羞愧,似乎都指向了結生命的終結。影片戲劇性地在女主準備跳軌自殺時,讓男主的魂魄化身為一個慈祥的老人阻止了女孩的自殺,似乎人性善良的部分又回到了身邊。
電影想要給我們揭示的或許是人的欲望可以殺死人,貪嗔癡讓我們欲罷不能,一步步地將我們帶入深淵。世界萬象皆由心造,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就少了殺戮。
?作者:任麗 ,心理專欄作者,一位知性的心理咨詢師,一個馬拉松跑者,在修行的路上,我與你同行,:renlixl 。
?本文由任麗授權在心方向頭條號發布。網媒轉載或紙媒發表,請預先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