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安一部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正在熱映,褒貶不一。但在中國,評分算是蠻高的,閑來無事,我也去看了下。
整個故事以一段被破舊的攝像機拍下來的男主—比利林恩在戰場中營救班長蘑菇的視頻展開。因為這件事,男主和他的戰友都成為了美國的英雄,被邀請回來參加中場表演。
接下來就是戰場、中場表演及男主家庭之間來回切換的鏡頭。剛開始對這種隨意切換的鏡頭的表現形式,我簡直想罵粗。什么時候李安也得靠這種技巧性的東西來博取大家的好評了?難道李安也江郎才盡了?看了半個小時后,我改變了心中的想法。正是因為3個不同場景的來回切換,我才能讀懂男主參軍的前因后果,才能讀懂他雖然想擺脫現在的生活,但迫于無奈還是得回到伊拉克的種種無奈。在這些鏡頭中,他的內心一一體現在我們面前。
這部電影一直在平淡的訴說著整個故事的前前后后,也正是在這種平淡的鏡頭下,恰恰能看到暗藏的波濤洶涌。
我們可以看到男主及他的戰友是作為國民英雄被邀請回來的,然而很多小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并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很多人對他們不屑,甚至謾罵。
中場表演的時候,他們的作用就是充當表演的人肉背景。男主的面前是一場盛大的狂歡,但他的眼睛和內心閃現的是戰場上一幕幕的殘酷,為了生與死的搏斗。這種狂歡和內心的落寞一對比,我差點哭了。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一幕是,無良的奸商想要用僅僅5000美元買下他們的故事,這種做法讓我看到其實美國人也一樣,他們并不真正的崇拜國家英雄,只會在乎自己的利益,不管是生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絲毫不會在乎為了國家而背井離鄉的戰士們。所以這也印證了前面很多人對戰士瞧不起的原因。歪果仁對這部電影并不看好,他們認為這樣的情節違背了他們的主流價值觀。而值得一提的是,戰友拉著比利林恩去和奸商談判,雖然很顯然談判會失敗。最后他們無奈的說算了,有一點總比沒有的好。所以其實他們并不在乎自己的故事賣給誰,而是太低的價格他們接受不了,所以才去談判。
中場表演的時候,比利林恩對一位叫菲珊的女生一見鐘情。他以為他可以和她有未來的,所以這也促使了他想要逃離現在生活的決定。他對女主說,我差一點就想帶著你逃走了。然而,菲珊的眼睛里只有驚訝,她不可思議的問道,你不是英雄嗎?你不是應該要回到戰場上去的嗎?菲珊這種小女生不諳世事,她有的只是對于英雄和偶像的崇拜,她并不愛比利林恩。只是可憐了我們的男主的一片真心啊。
之后,比利林恩在戰友和跟姐姐回家的選擇中,他還是在我們意料之中的選擇了回到戰友的身邊,回到伊拉克的戰場。因為他真的沒有選擇。
影片的最后一幕,比利林恩幻想著班長與他在聊天。班長說,我們都是在他鄉才能成長的人。感慨至深。
整部影片充滿著無奈的氣息,讓我很壓抑。因為直到最后,比利林恩既沒有救到姐姐,也沒有救活班長。這就是李安的風格,消極、無奈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正是這樣,才浸透你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