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細心觀察,在貴州的某個角落,你會發現有一群年輕人正在忙些什么。還有不少人圍觀。走進一看。原來是拍電影。沒有專業的設備。一臺米4手機就是這個導演的全部家當。
當我問到這個年輕人為什么會想到用手機拍電影的時候,他的回答讓我感受到夢想的力量。正如他的處女作《我能拍電影》里的臺詞一樣。誰說手機不可以拍電影。我就是要證明一下。
據了解,由貴州90后青年導演黃宗孟執導并主演的微電影《播州情緣》入圍由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文廣新局、遵義市文聯主辦。遵義國際商貿城獨家冠名聯辦,貴州省電影家協會協辦,遵義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16首屆“美麗遵義”微電影大賽。該片同時入圍由貴陽市委宣傳部、貴州省廣播電影電視協會、貴州省電視藝術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追逐中國夢·筑夢貴陽”貴陽市第三屆微電影大賽。該片同時還入圍“首屆美麗遵義微電影大賽”。
《播州情緣》講述兩個年輕人從相識到走進婚禮殿堂的愛情故事。故事內容涵蓋了遵義市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鏡頭背景用到遵義濕地公園、黔北記憶、游樂園、遵義花茂等知名地點。
目前他已經拍攝了《我能拍電影》、《善作魂》、《在路上》、《歡逗傳奇》、《遵義青年之玩命開車》、《播州情緣》、《瞳孔黑洞》、《代號:獵狗》等。央視網、人民網、新浪、中國網、搜狐、傳媒中國等眾多知名媒體網站都能看見關于他的報道。
說到拍電影的初期,這個堅強的年輕人居然表現得很脆弱。眼角的淚光已經說明了他曾經經歷的故事。
據我了解,手機拍電影早已經不是新鮮事,兩度獲奧斯卡獎提名、曾獲得艾美獎和金球獎的81歲影后羅蘭茲(Gena Rowlands)作為主角之一參演的《橄欖》(Olive)的電影,是由美國一名獨立制片人胡曼·哈利利(Hooman Khalili)運用手機拍攝的一部90分鐘電影,它也是全球第一部完全由手機拍攝的標準長度故事片。該片將于16日率先在洛杉磯上映,還有資格提名角逐明年2月的奧斯卡獎。
但是在我們中國,手機拍電影的確是一件新鮮事。它需要是技術含量不比專業設備少。
《在路上》是黃宗孟繼《我能拍電影》后的又一力作。他對我說“雖然他的作品都沒有達到他預先想要的效果”但是他已經很滿足了。《我能拍電影》上傳到優酷網短短1個月時間播放量達到35萬次。這是他自費拍的電影。別人聽說手機拍電影,都不愿意參演。沒有辦法只得找到自己的堂弟來出演,就為證明一下,手機可以拍電影。不管效果如何,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黃宗孟告訴我,他的夢想是要拍大片,但“大片”究竟有多大,他也說不清楚。但是他給我說了一個標準“這個大片一定要獲國際大獎”。聽到這句話,我當時也受到了震撼。獲國際大獎。他的夢想不自私。不是為自己。而是中國夢。
《我能拍電影》由遵義導演黃宗孟所拍攝,張旭作為顧問的原創作品。《我能拍電影》由5位遵義本土微電影人士加盟聯合主演,劇本也由黃宗孟原創。黃宗孟身兼導演、編劇、主演等重要職務。張旭任主演、副導演。黃宗洪任主演。這是一部全手機拍攝的青春勵志劇,全長17分鐘。沒有借用任何專業拍攝設備。是一部真正的手機微電影。也是我國第一部勵志正能量手機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