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帳號:陳京京的沉浮驚夢(cjj1937),由于找不到高清影片視頻,無法對應截圖,請各位自己腦補吧。
我愛看電影,并養成了一個習慣。
如果看到庸片、爛片,我會很快忘記它。
三天前,看過《湄公河行動》,我今天努力地回憶它講的是什么故事!
就像觸碰了跳閘,我腦袋里一片空白,殘缺的記憶只有點滴!
對,對,對,網上好些人說它是愛國主義、國產新片崛起。
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1.不知道哪來的女友?
開篇不錯,方新武女友吸毒,妙齡女郎墮入歧途。
美女、毒品營造出的是紙醉金迷、酒池肉林的遐想空間。
可惜這條線就沒有敘述下去,斷了,直到影片中期才說是主人公的女友。
告訴觀眾:相愛10年的女友突然吸毒了被毒梟包養了,要偷男友的情報,奸情被抓包了,女友開槍自殺了,毒梟順利逃跑了。
斷涯式又落入窠臼地講故事,導演就沒有考慮觀眾能不能接受。就不能編一個靠譜智商在線的故事嗎?
女友這條線有些不倫不類。女友形象單薄不說,了無生趣,京叔只能留下美麗花瓶的印象和被壞人糟蹋后的惋惜,再無他了。
2.再來講講男一主角
影片告訴我們男主高剛是刺頭,而且是個大刺頭。
高剛沒有完全遵從十五分鐘規則、事后飆了幾句臟話外,其它的幾件事,都是嚴格按照規定,假冒地下賭場的老板、最后深入金三角地區山脈,這兩場大事件中的行動有板有眼,不越軌,不出格,不像“刺頭”啊。
這個人物形象,還是略顯扁平了,頗流于過去主旋律里高大全的形象。雖然有突破但終歸不大,觀眾對這個角色的喜愛,也大都是因為張涵予本人的魅力和電影中賦予主角的光環形象。
我沒看出“刺頭”,倒是看出他是打不死的“金剛”!
劇情需要,眾黑幫機槍掃射干不了他,火箭炮居然也打不死他。(圖片腦補)
3.不知道進入什么模式的反面人物
第一個反面人物是糯卡。
借用看完電影的小朋友一句話:糯卡脾氣太差了,吃不到早餐也要大喊大叫。
這樣的人還能坐上毒梟第一把交椅!
這部電影對糯卡這樣反面人物描寫實在不走心,過于臉譜化、簡單化。
據報道,真實的糯卡是自立山頭盤踞金三角地帶7年之久。以販毒、綁票、收取保護費擴充自己實力的同時,一面鋪路修橋,賄賂當地“政要”,鞏固自己的根據地,一面通過打壓當地武裝勢力來壯大自己的實力。這樣精明的角色,在電影里變成一個常年躲在深山里的大毒梟,不和外界接壤,對黃金的處理方式不是囤起來不讓人看,就是做成看起來就很重的金槍。這個邏輯是說不通,就好像是農夫在想象皇帝家的金鋤頭。
導演好像要告訴你糯卡只是本性貪財。
這樣一個武斷地好像是史書上萬歷皇帝形象的糯卡顯然是不能說服觀眾的,電影似乎也并沒有仔細考慮這個問題,也許是反派形象必須臉譜化,又也許是有些事情目前不能公開,總之這個反派的塑造是不成功的。
圖片左一是拿黑錢的宋哥。劇后半部時,他計劃著帶著雇傭兵血洗糯卡老巢,吞了他的財產。
可是,當糯卡落魄逃跑,引著宋哥找到了糯卡藏美元、金條的洞穴,財富就在眼前!
說好的是為了錢,宋哥你倒是拿啊!
他就不!
他開啟了不要錢,要命模式。
宋哥帶著小嘍嘍,不要命地追擊著男主。
最后必然是反派倒地,男主必勝。
一部電影,即使愛國主義、國產片的標簽都貼上了,如果沒有做好一點——講好故事,觀眾依然不買賬。
這部劇導演并沒有說好故事。人物和情節脫鉤,觀眾看到的更多是為了推動情節而讓人物做一些事,并非由人物性格來推動故事發展,有些呆滯。
4.據說還有另一個結局?
在網絡上看到,劇組曝光了《湄公河行動》另一個結局。
這版結局里——
高剛杵著拐杖,帶女兒去吃飯。
這時候高剛收到短信,是他和方的合照,方對高說:
以后你發給我的照片,最好還是P一下
隨著高剛的回復,劇組給我們呈上了一個炸后余生的方新武。
脖子上的燒傷疤痕矚目。
不會拍續集吧?!
京叔就想問問大家,如果有續集或同類片,大家會再去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