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倫在《勇士》中詮釋勇士精神
趙冬芩與趙寧宇編劇、寧海強導演的《勇士》已于10月14日上映,本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為故事藍本,主要講述了紅四團官兵在前有阻攔、后有追兵的情況下,一晝夜奔襲240里地,最后成功奪下瀘定橋的故事。作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一部獻禮之作,《勇士》中各位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其中宋佳倫飾演的神槍手余振中,堅毅外表下細膩縝密的暖男大叔形象,則給觀眾帶來了驚喜的感覺。
高原密林,敵軍出沒,上級命令紅四團必須一天之內趕到瀘定橋,這就意味著隊伍必須日夜奔襲,和時間賽跑,但一味奔襲必將帶來巨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宋佳倫飾演的余振中臨危受命,率領小隊在沿途阻擊敵軍,五個人,三百發子彈,線雷,謀劃,土方法洋方法全都用上,充分發揮了我們革命隊伍的創造性,終為隊伍的前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雪山林海,急速穿越,這就是余振中,或者說是宋佳倫面臨的問題。為了追求真實,劇組將拍攝地點選在了海拔三千里的川藏高原,呼吸機也就成為了劇組拍攝時候的標配,作為本片中運動量最大的角色之一,宋佳倫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的同時,更是對劇組演員諸多照顧,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堅毅果敢,成熟認真的勇士。“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紅軍戰士當時的作戰場景還原給每一位觀眾,讓他們可以在大熒幕前見證這份永不磨滅的紅色篇章。”宋佳倫微微笑著如是說。
從林海穿梭,到最后飛奪瀘定橋,宋佳倫務求真實,瀘定橋這場戲的時候,宋佳倫更是帶傷出征,為了還原真實的飛奪瀘定橋,電影按照真實的歷史狀況進行了處理:對岸抽去了瀘定橋的所有木板,并在橋頭點火,以此對紅軍進行阻攔。擔負著“救人”這一劇情任務的宋佳倫可以說是壓力山大,“火燒的鐵鏈非常燙,在爬鐵鏈時胳膊和腿都受了傷”,這是一般武行出身的演員都很難挑戰的任務,更別說宋佳倫在現實中已經是年近知天命的老大叔了。可是宋佳倫并沒有退縮,他表示“我們每一位勇士不管面對怎么的困難都不能后退,正是這樣一股勇士精神在激勵著我們。”并坦言說是紅軍的革命精神給了大家力量。飛奪瀘定橋是真的,犧牲落水的場面也是真的,宋佳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的勇士精神,也詮釋了其作為一個專業演員的專業素養。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句詩單拿出來,或許聽者沒有直觀的感受,而《勇士》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天險瀘定橋。一天時間,先要在無路的山林中開一條240里的路,而后又要沖破敵人封鎖線,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瀘定橋,這在陸軍史上,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我們的革命隊伍真實的做到了。正是戰士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大無畏勇士精神,才換來了新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這種精神值得肯定,更值得發揚。《勇士》的演員們不辭辛苦,克服困難,才讓這一震撼人心的歷史事件在熒幕重現,可以說,這正是這種勇士精神的延續,也正是有了這些演員真實的表演,才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為革命理想付出、犧牲的偉大。
向演員們致敬,向革命戰士們致敬,向革命先烈們不怕困難、堅定信念、不懼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勇士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