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
有部影片問世
就成為了經典
據說在拍攝期間
導演還受到了FBI監視?
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
▲[美人計] 海報
影片出自希區柯克之手
英格麗褒曼上演[美人計]
這個希胖最愛的繆斯
貢獻了超越時代的演技
也成了眾多影迷最喜歡的
希胖為數不多的愛情故事
▲[美人計] 劇照
在[美人計]
上映70周年之際
小編要告訴你們
[美人計]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
▼
1944年8月,也許是受二戰的影響,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突然想制作一部有關“間諜”的電影。
他主張“讓英格麗·褒曼來出演這部臥底電影。
褒曼在片中扮演一位受過訓練的女人,在一場國際騙局中充當誘餌……”
▲圖為[美人計]劇照
彼時希區柯克與瑞典女神剛剛合作完一部[愛德華大夫],這部[美人計]也是希胖為自己的繆斯量身定制的作品。
▲圖為[美人計]片場照
希區柯克在歐洲時,那句“演員是牲口”就已經很有名了。
但希胖對繆斯的待遇卻格外不同,他曾評價褒曼“有一種想被弄亂頭發的氣質”。
加里·格蘭特談過希胖對褒曼的偏愛,讓小編覺得顏值高的人就是被偏愛得有恃無恐啊。
拍攝[美人計]時有一場戲,褒曼始終不在狀態,所有人跟著她把簡單的場景一再重復,期間希區柯克只是坐在旁邊,抽著雪茄一言不發。
直到深夜褒曼終于找對情緒拍攝順利結束,希區柯克喊了句“cut”,然后說“早上好,褒曼”,這對扇過瓊·芳登耳光的希區來說,已經是真愛了。
▼
本片的劇本取材于1921年《星期六晚郵報》上刊載的短篇小說,直到1946年,希區柯克終于將這個折磨了他25年的懸疑作品搬上了銀幕。
希區柯克在這部電影中還破天荒地加大了愛情的戲碼,在撲朔迷離的間諜案中巧妙融進一段曲折的愛情。
▲圖為[美人計]劇照
盡管希區柯克一直強調[美人計]“實際上是想講一個愛情故事”。但當時的媒體跟后世的電影學者,更愿意把目光集中在影片的戰爭元素上。
和以往的套路一樣,在劇本創作階段,希區柯克絞盡腦汁地想他的“麥高芬(懸念線索)”。
▲圖為[美人計]劇照
也不知什么東西砸到了希胖的腦袋,他居然搶在美軍使用原子彈之前,就想到“鈾”這個元素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
希區柯克還先知般地預知了未來:“鈾是個稀有、不穩定的家伙,自從拉瑟福德爵士提出原子蛻變理論后,早晚會有人想到利用它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制造出一種炸彈來。”
希區柯克和他的編劇本·赫克特曾多次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拜訪羅伯特·米利肯博士,請教有關鈾的問題。
這些訪問引起了FBI的注意,于是整個[美人計]的拍攝期間,希區柯克都以為受到了官方的監視。
事實上,當年FBI根本就沒跟蹤希區柯克,都是后者自己在那兒YY。
▼
1945年9月,日本遭到原子彈的轟炸。
為了避免激化矛盾,希區柯克和赫克特趕在電影開拍前有修改了劇本,弱化了鈾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影片中,希區柯克想出了“將鈾藏在酒瓶里”的設計,最初制片方根本不知道“鈾是什么鬼”。希胖搖頭不可說,但他的“麥高芬”堪比原子彈,大家都是懂的。
盡管這樣,[美人計]的制片人大衛·O·塞爾茲尼克還是收到一封來自FBI的信函。
該信警告了塞爾茲尼克,在海外發行這部電影前,必須先獲得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批準才行。
希區柯克也收到了通知——有關間諜的“麥高芬”不得胡來,不能讓它超出那個愛情故事的框架。
這封來自FBI的信,激發了希區柯克的靈感,他將有關部門的這些“行為”融入到電影里,營造出極佳的驚悚氛圍。
[美人計]不僅展現了希區柯克最擅長的驚險懸疑元素,更把個人情感與國家大義雜糅在一起,可謂是希區柯克最出彩的間諜片。
希區柯克晚年每次談到[美人計]時,都會非常自豪,覺得自己是個有預見的智者,能在1949年就想到鈾的作用,比它在廣島的爆炸整整早了一年滴嘞!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