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警匪特技,杜琪峰將“難以想象”四字玩出新高。巨星云集,怎么可以錯過,到底劇情如何?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當祭起“銀河映像20周年回歸之作”大旗一刻,觀眾影迷注定要看杜琪峰如何將“難以想象”四字玩出新高。
作為當下華語片最特立獨行的品牌之一,杜琪峰及其“銀河映像”最鮮明的標簽無疑在于創(chuàng)造經典,換言之,如何在保證原創(chuàng)的同時,為銀幕留下值得參考與借鑒的想象力和技術流,一直讓杜sir樂而為之。這不,僅《三人行》近5分鐘的槍戰(zhàn)長鏡頭,就具備“創(chuàng)造經典”的各項要素。
影史百余年,能載入史冊的長鏡頭自然不在少數,但能憑同一題材(警匪),在短短12年內(2004到2016年),兩次拍出“鬼斧神工”的長鏡頭槍戰(zhàn)(《大事件》與《三人行》),杜琪峰不僅是少見的一位,更堪稱華語導演唯一的一位。
杜琪峰這次借《三人行》為警匪題材的類型片提出新的挑戰(zhàn)設定::如何在長鏡頭里同時兼顧“真實性”、“節(jié)奏感”、“音效力”甚至“暴力美學”?
能做到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讓現場百余位演員同時演“慢動作”,甚至精確到“眨眼都要慢”;然后,將現場布景改為“流動式”,鏡頭過去后工作人員立即上前“拆景”;接著,用吊威亞拍攝“接槍”及“中槍”的慢鏡頭,達到“用‘實拍’取代‘偷格’”的效果;后期,調整鏡頭的快慢速度,帶出槍戰(zhàn)的緊張感之余,也讓觀眾看清過程細節(jié),還能保證杜sir歷來槍戰(zhàn)中如血霧、煙霧等經典元素的沿用,可謂其“靜態(tài)暴力美學”的升級版。
還有,音效將“寫實”(槍聲&驚叫)與“寫意”(《之乎者也》配樂)交互運用,前者追求入戲,后者追求美感,整個效果出來,演員面露“恐慌”后,就漸漸成了“舞蹈”,整個氣氛都充滿既緊張又荒誕的戲劇效果。
《三人行》將杜sir招牌的“空間調度”玩得天馬行空。眾所周知,不管《暗花》、《神探》室內的“鏡房”布局,《真心英雄》高潮的酒吧殺戮,《槍火》商場的站位對峙,還是《PTU》街頭的午夜混戰(zhàn),杜sir對槍戰(zhàn)的空間調度早已爐火純青。
但在《三人行》里,他卻構思了銀河20年電影中最“極端”的空間:不足上百平米的病房,擠滿開槍、中槍、躲避、逃跑的人群,焦點不時從一人轉到另一人上,從而將鏡頭帶到不同的方位,從而將整個空間“繞”足一圈再回原點。按常規(guī),這樣的空間根本不適合拍槍戰(zhàn),更無法憑空間運動“一覽”所有人物,可杜sir偏偏玩得如履平地,還將《大事件》“自下而上”的套路演變?yōu)椤靶D跳躍”,令戲劇空間的立體化達到另一種“身歷其境”的程度。
2004年的《大事件》受制于當時的器材所限,膠片攝影機體型龐大,膠片時長有限,所以運用了搖臂在一個比較廣闊的街道上進行拍攝;十二年過去,如今高清攝影機已經發(fā)展得相當成熟,再加上電腦特效日新月異,令《三人行》里的醫(yī)院槍戰(zhàn)長鏡頭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整個長鏡頭里齊聚了電影里所有的主要角色,從古天樂、趙薇、鐘漢良三大主角,再到盧海鵬、林雪、謝天華、黃浩然、張國強等配角,角色數量是《大事件》的數倍,攝影機的視角位置和快慢速度時刻處在變化中,復雜程度也遠勝《大事件》。因為說《三人行》的長鏡頭是華語影壇難度系數最高的鏡頭之一,并不為過。
12年時間里,杜琪峰在長鏡頭這個同一課題下,用新的經典(《三人行》)挑戰(zhàn)自己上一次的經典(《大事件》),膽識驚人,執(zhí)行力更是讓人折服。正如趙薇在《三人行》紀錄片中所言:“他們(銀河)說如果大部分人都可以想到這樣的話,那這條路就不可以走了。”就沖這個長鏡頭,就值得在6月24日《三人行》上映后去影院至少刷三次,原因是,不少細節(jié)你一次未必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