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上映的電影《深淵》。
喜歡看科幻電影的觀眾或者詹姆斯·卡梅隆的粉絲,對這部電影想必是不會陌生的,因為這部電影就是1989年上映的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第三部重量級科幻大片。
一提起詹姆斯·卡梅隆,大家所能夠想到的就是《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異性2》、《終結者》這四部聲名遠揚的影片,而《深淵》這部同樣為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的科幻電影則很少有人念及。
事實上,《深淵》在1989年上映的時候遭遇了票房的滑鐵盧,但是,《深淵》這部電影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認為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是很商業化的,就像《阿凡達》這四部影片,但是看完《深淵》后,你就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一種愉悅和震撼在心頭回轉。
美蘇冷戰時期,一艘核潛艇失事沉沒,一隊鉆油工人潛到海底查看。神經質的美軍軍官,代表了人類中那些愚蠢的戰爭狂熱份子,混在工人中取回潛艇中的核彈頭。可是在拯救行動之中,美國軍官因受不了海底探險的巨大壓力而崩潰,并瘋狂的要向那些生物發射核彈,幸虧這個行動最終被制止,而且因為巴德不顧生命危險,也要拆除核彈的犧牲精神感動了深淵生物,使得原本想要毀滅人類的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
通過探險,使得兩種文化得以交匯,最終深淵生物沒有毀滅人類,是因為發現了人類中還是存在著愛,這種愛使人得以上升至偉大的生物之列。
在特技上,本片為電影歷史上特效技術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水下特技效果,而且使用了大量CGI電腦特效,尤其是深淵生物以水的狀態進入潛艇,這75秒的時間這堪稱特技史上的里程碑,工業光魔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制作這個,這其中不但包括操作電腦的時間,也包括要將布景從不同角度一遍遍拍下的時間。大量的工作換來的效果亦是是驚人,《深淵》里的奇觀就算是拿到今天看依舊令人嘖嘖稱奇。
在看完電影之后,禁不住的納悶,這樣一部電影足以載入史冊的電影,為什么會籍籍無名呢?在回想一下觀影過程,立刻明白了這部電影為什么會失敗。這部電影上半段的鋪墊過于冗長,出現的人物也過多,海底雖奇,但是沒有激烈的打斗,精彩的是狡詐瘋狂人物之間矛盾沖突。本片在暑期檔的末期上映,在眾多精彩激烈的電影夾擊里,這部更加需要時間來證明其價值的杰作,難以顯山露水。
前期的票房不好,后期的發行也沒有做好,導演剪輯版更加冗長,依舊難以讓普通觀眾接受。雖說就算是在科幻名作迭出的八十年代也是獨樹一幟,可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這部堪稱劃時代的科幻片沒有真正的成功,對卡梅隆來說這應該是一次失敗的實驗。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