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艦隊航空兵某艦載直升機團是我軍第一支艦載直升機部隊,先后60多次飛出國門,30余次參加中外海上聯合軍演,15次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航跡遍布七大洲四大洋,飛行一大隊被授予“海空先鋒大隊”榮譽稱號。
何為先鋒?7月中旬,該團政委于海波自豪地對記者說:我軍艦載直升機部隊歷史上的“首次”,多半出自我團,這就是先鋒!
南極科考建站,面對被稱為飛行禁區的“白色死亡線”,他們立下“禁區不闖永遠是禁區,豁上命也要飛”的錚錚誓言,憑過硬素質組織飛行104架次,吊運物資39噸,運載人員1050人次,為完成任務作出卓越貢獻。
艦載直升機夜間行進間著艦,讓許多外軍優秀飛行員付出血的代價。該團飛行員曾向外軍機長請教,卻被告之“只有上帝知道”。他們憋足勁,僅用約1年時間,一機未損就解決了30多個飛行技術難題,成功完成突破。
永當先鋒,是該團官兵的精神追求。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他們從最初只扮演“快遞員”和“救護車”角色,到現在已發展為可執行反潛、反艦、戰斗輸送和戰場救護等多種任務,次次出征、次次凱旋。
“海空先鋒”的招牌為什么歷久彌新、越來越亮?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足以拉直這個問號:該團參加軍事考核,團長崔敖主動向考官請求把情況設置得再復雜些。近年來,他們自覺踐行“敢為人先、敢闖禁區”的海空先鋒精神,主動增加高難度課目訓練比重,演練復雜戰法,飛到大綱上限,飛到裝備極限,不斷取得新突破。
亞丁灣護航中,該團程文剛機組深入索馬里境內,接護被劫持的我國臺灣籍“旭富一號”船員。面對松軟沙灘和隨時可能遭遇海盜伏擊的危險境地,他們果斷利用海水漲退間隙,采取半米懸停、右輪軟接地等方式,連續飛行6個架次,安全救援26名船員。
遠海大洋上,一架待命的直升機突然發生發動機故障,該團任務分隊連續奮戰50多個小時,拆裝機件近百個,固定安裝點近300個,最終一次試飛成功,首次實現直升機在遠海更換發動機。
一次中外聯演,海區能見度小、海況差、風速大,在按常規不能起降的情況下,外軍選擇放棄,該團李繼輝機組卻成功起飛,贏得國際同行點贊。
前不久,該團迎來一次“極限挑戰”:多個網絡直播平臺對他們的訓練實況進行現場直播。他們在地面上放置一個邊長僅為40厘米的三腳架,直升機放下一根帶鉤子的軟索,不到1分鐘就把三腳架穩穩鉤住吊起,眾多網友紛紛點贊:“氣流那么大,居然這么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