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改變你,然后你改變世界。"—這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句話。
1951年,年輕的切格瓦拉,與朋友騎著摩托,穿越了南美大陸。
回顧這次漫長的旅程,他是這樣說的:"這不是一個逞強冒險的故事,也不僅是某種憤世嫉俗的記述。這不過是帶有相同夢想與志向的兩個生命,共同走過的一段路。"
而貼近大地的行走,也徹底改變了這個年輕人。
半個多世紀過去,積攢了一定財富的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帶著護照,坐上一班飛機,飛向遠方的彼岸。

2008年,張昕宇和梁紅出發前專門找來書法名家為他倆寫了一幅字。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
十年過去,全世界233個國家和地區,張昕宇、梁紅夫婦的足跡已遍及197個。
他們跨過最寬的大陸,繞過最遠的海洋;摸過最冷的冰,烤過最酷的火;探過最陰森的井,飛過最飄蕩的氣球。
這一場極限環球旅行,不僅給他們帶來許多深刻的變化,驚險叢生,更處處充滿了驚喜。
他們兩位的旅行經歷也被攝影機如實的記錄了下來。
從2013年起,他們倆自制的真人秀《侶行》就在網上開播了!

首播24小時內即突破了200萬播放量,3個月達到了1億播放量。
第五期《侶行》更是創下了7小時內突破200萬的驕人成績。這一數字幾乎堪比國內任何一部熱播的電視劇。
已播出的6季節目,更是季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往上。

最近,這檔衍生版《我們的侶行》在深圳衛視播出后,也獲得了非同一般的關注度。
要問走過那么多地方的張昕宇、梁紅,世界上還有沒有讓他倆心頭一慌的地方?
答案是:別說,還真的有!
那就是千丘之國,盧旺達。

1994年,盧旺達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內戰"大屠殺"。3個月內近100萬人喪生,全國1/8的人口消失,令整個世界望而生畏。
盧旺達之行讓侶行夫婦掙扎了很久。但一項神秘計劃卻化作堅實力量,支撐他們踏上了那片曾經的"殺戮禁區"。
因此他們徒步穿越過了這片還處于混亂中的非洲雨林。
之后他們親手打造了一份巨型設備,點亮了這片非洲原野。
那就是用3000盞太陽能燈,在火山國家公園搭建出一道面積達6400平方米的"光之原野"。

在6400平方米的土地上,存在著幾只被橄欖枝圍繞的珍稀山地大猩猩。
由于飽受戰爭、盜獵等威脅,全世界的山地大猩猩,僅存800到1000只…他們也希望用這個行動,向世界呼吁保護它們!

天空景象壯美得難以言表。
一個深夜,這對菜鳥飛行員由巴拿馬飛往厄瓜多爾。氣象雷達充滿紅色,積云越來越濃。目的地曼塔地處赤道,氣流因安第斯山脈而上升變冷,力量異常強大。
許多不利因素碰到一起,地面接待人員本以為他們會臨時轉去基多或瓜亞基爾。
待安全降落后,張昕宇坐在飛機里頭,手腳不停發抖。

踏上《侶行》之路,張昕宇說:他們的生活變了,切身感受和未來計劃都不一樣了。
"但每個人生命的長度是固定的,我們想把生命走寬一點。"張昕宇也這樣總結這段難以放棄的環球經歷。

而最近的這趟橫穿西伯利亞,只能算是張昕宇一時興起想出的"餐間甜點"。
船停靠洛杉磯,張昕宇和梁紅在甲板上往下拋纜繩,突然聽到有人叫他們的名字。
兩人對視一下,發現都不認識那個人。
他們記憶中,這是頭一次在街上遇到叫他們的人。
因為節目受到廣泛關注,他們有了種種名人待遇:吃米線,人家送一碗;吃飯,人家送一個果盤…

看過"侶行"的觀眾,很難不注意到張昕宇和梁紅那種北方人特有的大大咧咧,該松弛的時候絕不緊張,該緊張的時候又離奇地看得開。
這種處世哲學使得《我們的侶行》展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價值觀——世界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有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但總能突破你的想象,唯一要做的,就是平常看待。

"我們希望成為中國和世界的橋梁,讓更多人看到世界的多面性。"對張昕宇、梁紅夫婦來說,這就是侶行的重要意義。


那么,就共同前行吧。
若是有人相伴,那就一起并肩看風景。若是獨行天下,也可以與整個世界把酒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