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薄荷
《明日之子2》第一期播出后,網絡紅人斯外戈的抖音粉絲漲到了851.9萬。斯外戈以獨特的外形和氣質,也以許多人“這個人從哪兒來的?”的疑問獲得關注。網傳他是一名舞蹈老師,視頻風格以幽默創意和秀才藝為主,粉絲們稱他是“丑帥的元氣男孩”。

在節目片頭中,廠牌星推官楊冪介紹自己推薦的四位廠牌選手時,對斯外戈的評價是“擁有廠牌級別的數據流量”。事實上,雖然節目中不斷cue到斯外戈有500多萬粉絲,但是實際播出時,他的粉絲量已經上升到了662萬。

相比舞臺上不少選手流露出的緊張,斯外戈與楊冪、何炅、其他三位廠牌坐在后臺觀戰,淡定地仿佛局外人。節目尾聲,斯外戈終于出場battle好友,“我要做壓軸的”。從節目開始便充斥著斯外戈名字的彈幕,從“為斯外戈而來”到“斯外戈斯外戈在幾分鐘?直接跳過去”,遠遠多于其他選手,風頭甚至蓋過了蔡徐坤的好友、參加過《星動亞洲》的戴景耀。
破圈勢頭猛烈。但是關掉彈幕,斯外戈的光環便遭到了消解。路人對他的評價顯然克制了許多,比如有人覺得他“在抖音里很有才華,但是現場一言難盡”。
這句話聽起來很熟悉,仿佛是大多數身居高位的網紅開始落地、甚至走向主流娛樂圈時,人們會有的那種反應。
沉浮在網絡時代的網紅們
幾年前,接廣告、開淘寶店還是網紅們流行使用的變現手段,這種粉絲經濟更多作用在女粉群體中。以銷售服裝和化妝品為主的網紅店收益不菲,主要借助的是粉絲對網紅產生的信賴和同理心。
斗魚主播馮提莫也曾嘗試這條變現之路,然而和販賣美麗的博主們不同,她的用戶主要是男性,可以直接通過贈送禮物為她“應援”。相比直播平臺的火爆,她的淘寶男裝店運營兩年多只有一個皇冠,訂閱粉絲僅有7.2萬,而另一位中量級的微博美妝博主,淘寶店鋪運營一年多已經累積了52萬粉絲,即將從五皇冠變成金冠。
網紅在不斷擴張影響力的同時,網劇、網綜和網絡大電影也在悄悄崛起。

幾年前提起網紅張予曦,人們也許只記得她是王思聰的緋聞女友,之后她參演電影《梔子花開》《泡沫之夏》,主演網劇《親愛的王子大人》《無法擁抱的你》,加盟《如懿傳》,試圖從網紅屬性“脫身”,投入影視圈的懷抱。張予曦收割的影視劇數量雖多,但是演技和口碑的不足又讓她很難被普羅大眾認可。
同樣選擇進軍娛樂圈的還有豆瓣網紅南笙、張辛苑,斗魚主播馮提莫、周二珂,武大女神黃燦燦,男性則有宋威龍、胡一天等。后兩位通過《鳳囚凰》和《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引發了不小聲量,馮提莫和周二珂憑借“人美歌甜”的人設分別走了綜藝和發片兩條路,南笙和張辛苑不溫不火,黃燦燦是直接沒了聲音。
網紅轉型出圈,似乎還是停留在小眾圈層內的狂歡。自媒體時代,網絡對名人形象追捧和消解的能力不分伯仲,而網紅跟明星相比,業務能力和應對方式都顯得比較脆弱。
早在斯外戈之前,從抖音輸出的網紅還有費啟鳴,最近傳出要出演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和已經在《創造101》成功出道的段奧娟。

他們被粉絲Pick出圈以后,在“平均記憶力只有三秒”的娛樂圈,影響力能留存多久呢?
網紅渴求舞臺,平臺需要流量
雖然偶像團體SNH48存在已久,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出現,無疑讓大眾更加熟悉偶像文化。粉絲和觀眾都可以成為“全民制作人”,但前者更有代入感和使命感?!杜枷窬毩暽分?,蔡徐坤依靠粉絲投票,以絕對優勢領先第二名出道,成為新一代流量代言人。如今他的粉圈運營模式已經和老牌流量沒有區別:注重數據,維護偶像口碑,并且自發做公益。

《偶像練習生》中的李希侃則是一名快手網紅,順利挺進20強。其他選秀類節目同樣對網紅來之不拒,李明源靠美拍視頻被《明日之子》選中參賽,《創造101》除了段奧娟,還有Sunshine、于美紅、張鑫磊、鹿小草等網紅。

自帶粉絲的網紅不僅為節目增加熱度,也使比賽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選秀節目始祖《超級女聲》也有相似環節,“玉米”“筆親”們走上街頭為偶像拉票,借用陌生人的手機發送短信投票。
而《天天向上》則是早就有了展示網紅的概念,在網絡營銷還不發達的年代,各類網紅能及時登上舞臺和觀眾見面,就是為自己的“紅”再擴散一波“熱度”。
綜藝節目的屬性,使得它更容易吸納網紅,也比影視劇對網紅的要求更低,反而更看重網紅有沒有特色、夠不夠圈粉。選秀對網紅的依賴顯然更高,尤其是粉絲黏性更高的養成類節目,網紅參賽是為了出圈,節目本身也需要更多流量的加持。
反哺娛樂圈,抖音或許還有其他動作
上半年影視劇表現低迷,不僅是因為綜藝市場火爆,短視頻平臺也分走了一杯羹。
抖音短視頻從2017年暑假開始走紅,在今年春節迎來爆發式用戶增長,現今日活達到1.5億,首頁的熱門視頻動輒便是百萬點贊。擺脫“小眾技術流”標簽后,抖音逐漸向國民級App靠近,一批神曲如“我們不一樣”“學喵叫”隨處可聞,很多音樂在抖音走紅后作者才被大眾認識,甚至在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主流音樂平臺,日推、熱歌等榜單均成為抖音神曲的專屬頻道。
擁有巨大用戶量,反哺娛樂圈的抖音短視頻,在“造星”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春節期間的明星發紅包活動,其他活動幾乎全部處于音樂領域,接連推出#P!CK計劃征集令#、#看見音樂計劃#、#抖音校園新唱將#、#原創音樂人#、#LPA音樂獎#等活動,“意在進一步扶持原創音樂人,給予他們在推廣,制作上的扶助”。

不久前推出的MCN紅人簽約計劃,意味著抖音向第三方MCN機構放權,不再對網紅抱有嚴防死守的態度。有人認為,這也是因為抖音目前的運營能力無法支撐大體量的網紅運轉。即便如此,抖音在三方合作中仍然是強勢的一方。據悉,抖音對內容的把控很強,熱門推送根據層級遞進,優質作品會不斷進入更大的“流量池”。
守住城池同時開疆辟土,去年以來,抖音開始為綜藝節目提供贊助,其中不僅有《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歌手》《我想和你唱》《蒙面唱將猜猜猜》等音樂類節目,也覆蓋了其他類別的熱門綜藝《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中餐廳》《我們來了》《明星大偵探》《高能少年團》,布局遠遠多于快手短視頻贊助的綜藝數量。

在主流娛樂圈不斷“混臉熟”,除了提升品牌認知度,也為抖音的紅人輸送體系做好了鋪墊。雖然沒有確切的消息證明抖音在為節目輸送紅人,但是據早前媒體報道,抖音和《明日之子2》已經達成了深度合作。
網絡造星時代早已來臨,網絡世界讓“每個人都有出名的三分鐘”,聽起來既友好又殘酷。網紅們通過網絡為自己打開知名度,又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網綜和網劇擴大影響力,和娛樂場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有的行業人士對這種局面持有懷疑態度,“我不敢簽他們,他相不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網紅出圈,道阻且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