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寶島臺灣的偶像劇、綜藝節目風靡了整個神州大地。
偶像劇的火爆暫且不談,臺灣綜藝節目讓當時內地的觀眾第一次見識到:臺灣的娛樂圈真會玩,臺灣綜藝好有趣。
那個年代,以《康熙來了》為代表,臺灣的綜藝節目開始在大江南北走紅。
更多影視資訊,盡在首發:CIBN微視聽
其幽默、風趣、又帶有略微小黃暴成分的大尺度風格,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
可以毫不保留的說,現在在內地還能活躍的臺灣藝人,基本都是依靠當時傳播節目過來的影響力。
臺灣綜藝新生代除了極個別幾個,基本上沒多少人認識。
然而,有趣的是,臺灣的綜藝已經完全衰落了,甚至可以說被內地吊打。
可部分綜藝節目繼續自嗨丑化內地,是真傻還是裝睡?
比如前些日子,臺綜藝藝人,驕傲的在節目中宣稱:“手機話費交了30分鐘就回復通話,我們臺灣效率就是快!”
引起了內地網友紛紛調侃
網友:哇!30分鐘到賬!好高的效率!
網友:30分鐘夠我們煮一鍋茶葉蛋。
網友:噗~3分鐘沒到我就找投訴去了!
聯通官方微博更是轉發一個意味深長的回復。
(中國聯通官微的回復,意味深長)
當然,還有其他臺綜藝,請來了一些專家做出一些評點,只是部分專家似乎只是“磚家”。
討論的歷史,似乎和我們不是同一個中國歷史的味道。
比如,屈原為什么投江,我們都知道是因為他對楚國君王太失望了,對整個楚國更是絕望。
所以寧愿投江自殺,也不想見到后面的悲劇。
可臺綜藝請來的磚家給出了另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觀點。
(屈原的棺材板小胖都快壓不住了)
這種典型錯漏百出的歷史,卻是能堂而皇之的在太綜藝各大電視臺播放,給臺民眾灌輸這些錯誤知識。
而更讓內地觀眾調侃了好多年的“茶葉蛋笑話”,更是標志臺綜藝在內地觀眾心中。
從曾經的“流行最前線”變成了現在“土氣又奇葩”。
(引發全民大調侃的“臺綜藝茶葉蛋笑話”)
如果說上面的或許是磚家故意誤導的嫌疑,那底下人民群眾的想法又是怎樣呢?
V小胖見到了個好笑的綜藝訪談,底下的現場觀眾又讓小胖哭笑不得。
大媽反對兒子到大陸上學的原因在于,大陸太落后了!
大媽難道沒上網看世界么?國內科技比臺灣落后很多?
(不知道大媽有沒用過支付寶和支付)
小胖有時是在想,難道對岸的媒體都瞎了嗎?
還是有綜藝揭露出真相,只是部分人掩耳盜鈴?
仔細一看,其實還是有良心綜藝想喊醒那些“裝睡”的人的。
比如說,在娛樂方面,有節目就對比兩岸綜藝節目的預算。
兩邊一起比一比,看看現在誰更叼。
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臺灣綜藝簡直被大陸綜藝吊著來打。
我們湖南、浙江、江蘇、東方衛視這些大型節目,一集預算就高達5000萬臺幣。
而臺綜藝頂天就100多萬臺幣,更多的是20-50萬臺幣的節目。
于是主持人的話讓很多人很受傷,因為差距太大了!
電視劇就更不用說了。
(某綜藝節目揭開兩岸節目預算差距,扎了臺胞老鐵的心)
還有節目邀請了去過大陸的年輕一代談談那邊的看法,本來是想找黑點的。
結果人家年輕人不按劇本走,當眾打臉,揭露出事實。
說大家都給騙了,對面太先進了,尤其是手機APP的移動互聯網生活。
用APP早上8點網購個剃須刀,下午2點就到了。這種急速生活,對面普通人都能享受。
主持人表示真震驚,難以置信,找理由質問年輕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找理由質問男生,小胖覺得他肯定沒用過京東)
旁邊的陶晶瑩笑得有些意味深長,可男主持這種無知,甚至說井底之蛙的見識,是如何養成的呢?
有綜藝就大膽揭露出這個真相。
大陸科技的創新,不止獨霸亞洲,還超越世界了。
甚至于,連文化娛樂方式,也開始在臺灣大受歡迎,因為水平比臺綜藝高太多。
(被認為超好看的《極限挑戰》)
(專門討論這個問題的臺綜藝主題)
想想,我們綜藝有《奔跑吧》、《極限挑戰》、《高能少年團》、《跨界歌王》等優質節目。
每一個都能引起全民熱議,全民娛樂。
反觀臺綜藝剩下什么?連本地知名藝人連蔡康永都離開,在內地主持節目了。
剩下的就只有一些粗制濫造,用低俗吸引收視的節目。
(各種低胸,淪落到靠賣肉和大尺度話題刷熱度)
真是可悲可嘆,難怪綜藝界的制作人也開始認輸了,承認了雙方的差距。
(臺制作人辛酸告白苦逼情況)
或許是我們進步太快了,快到對岸跟不上步伐,然后裝睡自欺欺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臺綜藝衰落了,以前我們還會看《康熙》,但隨著它的結束,現在還有人看臺綜藝嗎?
我想,沒有了吧。
而大陸綜藝有多精彩?打開微視聽收看熱門綜藝你就知道。
《奔跑吧》、《跨界歌王》、《旅途的花樣》等熱門綜藝隨便看!
更多影視資訊,盡在首發:CIBN微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