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視大揭秘(號wsdjm888)】是電視傳媒業界前端訂閱號,轉載請聯系后臺。歡迎點上方“衛視大揭秘”關注我,歡迎轉發朋友圈。
可
以說,求生類綜藝在國外已經被追捧了20余年,除了《幸存者》、《野外求生夫妻》的鼻祖類節目之外,冒險家貝爾·格里爾斯的《荒野求生》更是掀起了一陣熱潮。近兩年,內地綜藝開始把目光瞄準求生類綜藝,比如2015年東方衛視的《跟著貝爾去冒險》,還有2016年安徽衛視引進的《叢林的法則》都是代表。
但是,比對平臺及節目效果,求生類綜藝在內地總有種“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感覺。即便是號稱“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的出馬,都無法在中國復制無數鐵桿粉絲擁躉的場面。一次次收視的撲街并不能阻擋內地電視人的前赴后繼,求生類綜藝“接地氣”的過程顯得異常艱難,這是為何呢?從《越野千里》或許能窺探一二。


心靈對話不該成為探險“標配”

從第一期幾乎占據節目時長四分之一的韓庚訪談,到近期節目中,柳巖談及母親患癌的過去紅了眼眶,打感情牌似乎成了戶外真人秀的一個慣用手段。在《越野千里》中貝兒猝不及防的煽情讓節目被吐槽成“貝爾有約”。而真正探險和挑戰的部分在一期節目當中的比重可能僅僅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當觀眾質疑節目已經偏離了“求生類”綜藝的屬性后,整個節目就變得有些蜜汁尷尬。
對于喜歡看求生類、探險類綜藝的觀眾來說,他們優先選擇的是節目當中緊張刺激的探險過程,比如生吃昆蟲、遭遇極限等等。一般來說,這一類觀眾是具有冒險精神的,是偏理性的,也以男性觀眾居多。但偏好聽故事、訴情感的卻是女性觀眾所具備的屬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檔節目想要既俘獲感性的女性觀眾,又拿下理性的男性觀眾,實在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倒不如一門心思將其中一種氣質做到極限,或許反而能得到突圍。

難度“速降”難免刻意色彩
對于類似《越野千里》這類的求生類綜藝來說,本土化最艱巨的任務就是實現任務的刺激感。如何挑戰“被慣壞”明星們的極限,避免讓人看了覺得是“作假”或“作秀”的尷尬感覺,任務設置的難度系數,成為考驗節目組的關鍵。

首期節目中,為了讓嘉賓韓庚在酷熱干燥的天氣當中存活下來,貝爾讓韓庚用一條沾滿自己尿液的圍巾捂住臉以保持體內的水分。雖然乍一看確實有點惡心,然而相比《跟著貝爾去冒險》當中直接喝尿的環節段位是低了許多。再有,柳巖面對貝爾設置的挑戰,竟然直說“還好”,甚至因為自己經常與父母爬山而顯得很自信,全然沒有了挑戰極限的緊張刺激感。在加深挑戰難度還是凸顯明星人格魅力的選擇上,咱們的導演組顯然還是傾向于后者。
其實,節目組這樣的處理很容易理解。一方面,內地的藝人都生活在比較優渥的環境當中,難以在過于緊張和刺激的挑戰項目上與節目組達成錄制協議。另一方面,情感上比較深沉、內斂的中國人,對于太過惡心、粗暴的刺激還是有些“接受無能”。這也是節目通過審核需要被審查的一項重要指標。

種種原因決定了求生類綜藝“中國化”的路途漫漫。如何平衡好節目的刺激感,和中國觀眾的接受度,成為了本土化的最大挑戰。據了解,今年四季度還有由南派三叔監制的《72層奇樓》等待播出,這會不會成為探險綜藝的一個新亮點呢?可以拭目以待。

ID:wsdjm888
“衛視大揭秘”是電視傳媒業界前端訂閱號,“衛視大揭秘”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解讀電視制作幕后,輕松點評綜藝電視江湖,深扒電視劇傳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