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像一對小怨侶。”對于《火星情報局》要怎么做,總制片人胡明與宋秉華(優酷土豆娛樂節目中心總經理)之間的爭論是常態。
出身電視人的宋秉華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尊重電視團隊,他親自擔任《火星情報局》的總監制,足見優酷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他每天都要告訴你應該怎么怎么著,然后我就想盡辦法就不聽就不聽。”
雖然如此,胡明承認優酷是一個內容的福地,“在這里很自在”。
而面對宋秉華持續不斷的“念叨”,胡明一邊說著“不聽”,一邊又有些享受:“做內容必須這樣,如果我們互相認同,絕對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雙方都有自己的主張,相愛相殺,這個節目才是正常的。”
存在主義的世界
以爭吵為溝通方式,或許正是因為雙方保持了足夠的距離。事實證明,這距離足夠“產生美”:日前,《火星情報局》以破8億點擊量收官,圍繞汪涵、薛之謙等話題討論火爆,節目順勢成為今年最火的標桿網綜。
取得這份成績,付出的代價也是可觀的。作為湖南衛視《越策越開心》《天天向上》的制片人,胡明頂著“電視湘軍”“金牌制作人”的稱號,進入新鮮的網生內容場。
同樣是做內容,優酷的環境卻讓他感到迷茫和陌生。“跟人家溝通的話術你完全聽不懂”,拖拽率、走VB、收看完整率……胡明用了一段時間才真正理解這套全新的話語體系。
起初,他也試圖融入這個全新的體系。在做出《萬萬沒想到》《邏輯思維》和《暴走大事件》的優酷,融入意味著接受一整套現成可用的“現象級”制作經驗。
節目做了三分之一,過了學徒期的胡明突然覺得哪里不對,“網綜并不是那個樣子的”,當時他豁然開朗,“之前所有人向你灌輸的網綜,其實都是一個偽命題”
。
“當你研究完所有節目之后,你會發現所有口碑節目全都跟別人是不一樣的。”胡明告訴記者,《奇葩說》跟《萬萬沒想到》是不一樣的,《萬萬沒想到》跟《暴走大事件》又是不一樣的。在他看來,“網絡其實是一個存在主義的世界”——每個人都想找存在感,都在尋求極致的個性化表達。
內容與受眾之間似乎陷入了某種潛在的不對等:當網綜的粉絲都是“各色”的、追求個性的,憑什么要求網綜的樣貌是迎合的、“符合網絡受眾”的?
或許,以個性吸引個性才是合乎邏輯的打法。“擅長木工活就把木工做精致,擅長種玉米就把玉米種到最棒。你只需要把自己做好,自然會有你的粉絲。”
看到越來越多的電視團隊加入網綜行列,胡明告訴記者,他最想提醒的就是三個字——“做自己”。
逃離地球表面的精神慰藉
胡明團隊“做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想辦法把這檔網絡脫口秀玩出花。風格要“美漫”、公益推廣要唱、廣告要拍成小電影……
對待每一趴,胡明都能折騰出與眾不同的花樣,“別人用過的我就不能再用了,我有潔癖,整個團隊都有這個潔癖”。
做了8年的《天天向上》、14年的《越策越開心》,胡明團隊在“脫口秀”這三個字上可謂駕輕就熟。但網絡給了他更大的空間,“要做的起碼是一個超越自我的東西”。看過全世界所有熱門綜藝脫口秀之后,胡明發現,沒有一檔是情境設定的脫口秀。
由此,《火星情報局》設定了一個由局長、美女副局長及情報局眾議員共同構成的情境,并設定汪涵、寧靜、錢楓等是這個情境下的一群角色,他們說任何話、做任何事,代表的既是自己,又是“另一個人”。
“汪涵四十多歲了,從事綜藝二十多年;薛之謙是個網紅,也有他自己的設定。”胡明認為,“這一幫綜藝的老咖,都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角色設定,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朱丹躺在地上踢掉鞋子,沈夢辰又唱又跳形象全無,汪涵邊跳邊瘋邊鬧騰……角色扮演的過程,于胡明而言也是帶領一眾人找回童心的過程。
年過40的他自稱“老辣而童真”,而“火星”則成了逃離地球表面的一種精神慰藉,“人最害怕活得越來越老,最恐怖的是失去一顆童心。所以我們很想通過這樣的設定,讓大家在這個情境里拋掉地球上的一切包袱,做回自我”。
“對第一季我滿意,但其實也非常不滿意”
這份童心是電視湘軍骨子里的東西。“湖南的人做節目,從來都是我先跟你玩,什么都不談,在玩的過程中傳遞一點點東西,也不那么矯情。”胡明說,“這就是去教化,就是保持童真。”
正是這份不矯情的童真,使優酷與胡明團隊一拍即合,“說實話,我們這個節目在優酷平臺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尊重”。
但與此同時,汪涵曾告訴胡明,自己擔心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對年輕人來說,一些善意的引導也是必要的。于是在節目的后半段,教育、愛情、親情甚至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尊嚴問題,都被提到了節目中:你以為張宇講的是打兒子,其實是說教育;你以為所有主持人都自嘲“不要臉”,其實是面對社會與工作壓力的一點點正能量……
在好玩中添加一點點意義的佐料,胡明告訴記者,第二季一定會更加凸顯這一點,“我和汪涵都是40多歲的人,怎么能跟小朋友玩呢?要表現出跟他們一樣的童真童趣和價值觀。”
雖然自稱這一季“只實現了自己預想中的1/4”,但隨著《火星情報局》第一季的火爆,胡明在第二季將擁有的更大的話語權。“最初設想的是一個史無前例,沒有模式可以參考的東西。”
但由于這個新方案被要求“一看就懂”,胡明團隊不得不從最原始的樣態構建火星情報局。“所以說,對第一季我滿意,但其實也非常不滿意。”胡明說,“精神內核是我想要的,但模樣不太像我要的《火星情報局》。”
電視手藝人進入互聯網,胡明與《火星情報局》似乎也代表著某種渴望尊重的聲音。“做內容的人就應該沉下心來做內容,如果每天想著我要從制作費里面摳多少錢出來,根本做不出好東西。”胡明告訴記者,“做得好與賣得好,分工是不一樣的。”
做得好才是他的追求。“在這個市場上不是每個人都認真做節目,很多人就是包一個制作費就走了,做一個項目就走了,用一種賭徒的心態。”面對網綜市場洶涌而來的商業邏輯,胡明對內容生產有著不求回報的執著,“優酷好比一塊沃土,那我就做好我的本分種莊稼”。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發布最新最快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行業新聞,深度分析釋疑解惑,摒棄“千微一面”。需宣傳推廣可加QQ:11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