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董成鵬,粉絲們會親切地稱其為大鵬。不少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大鵬嘚吧嘚》和《屌絲男士》。大鵬同時主持著多檔衛視的綜藝節目,活躍于網絡和大熒幕,還寫了一本記錄成長與奮斗的自傳(中國青年報評)。
然而《煎餅俠》作為《屌絲男士》的大電影,并不是一部網劇單純的擴充為電影版那樣簡單,只是擁有同一個導演和編劇而已,否則該片的名字就真的叫做《屌絲男士大電影》了。就像大鵬自己所言,“干脆忘記《屌絲男士》吧,直接去做一部完全不同的電影。”然而《煎餅俠》與《屌絲男士》還是有聯系的,在一個完整的故事下,我們看到《屌絲男士》的主演來到現實中遭遇,一個不想再扮演“屌絲”的屌絲,如何為了夢想完成一部山寨超級英雄電影。片中,每個角色都在演自己,除了袁姍姍那個角色之外,每個角色都用了自己的本名,而其實袁姍姍也是在演自己。
喜劇的背后其實是憂傷,大部分的喜劇,其實來自于觀眾對于主人公的嘲笑。大部分喜劇都是這樣的,片中的角色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都是在“苦中作樂”。我們熟悉的周星馳的后現代無厘頭、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耐斯的電影,憨豆電影,甚至身邊的《武林外傳》、《萬萬沒想到》等等經典喜劇影視都是如此。
電影中用了大量自黑式的喜劇效果,然而在這部充滿草根氣質的小人物勵志題材。自黑才能洗白依然是娛樂圈的致勝法寶,尤其是當觀眾看到柳巖、袁姍姍和大鵬幾乎就是在演他們現實中的困境之時,他們經常被黑已經不是新聞,他們的演技不高幾乎成為很多人說話的前提,他們如何認識自我、做出自我評價,并自黑下去、才是“苦中作樂”的喜劇精髓。
而當這種模式結束的時候,也就是片中《煎餅俠》停拍之后,乃至結尾段落的打斗時刻,這樣喜劇效果也就沒有了,轉而進入正劇的模式。
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名句讓世人可知初識之大同美好,但卻不要忘了其后面:“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現實。返回頭重看電影的劇情,是一個極其工整的故事。電影是有問題的,比如結尾稍顯突兀的轉場
有著搞笑的外衣,也有著釋懷的內涵,而其主題就是勵志。這一切正是同類作品的精髓。大鵬用了大量的本土化元素將其展現出來,搞笑之后的落地,是恐高的鳥飛翔的一刻。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個人真的被煽到了。《煎餅俠》與《我是路人甲》完全是連個相反的極端,后者通過小人物勵志,而本片則通過大量明星來勵志,其講述的道理都一樣,假現實之下的真實勵志。
《煎餅俠》有苦有樂,熱鬧非凡。大鵬用了古典諷刺喜劇的模式進行了大量“自嘲式”的惡搞,大鵬從N年前的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到爆得大名的《屌絲男士》,再到《煎餅俠》的首日票房打破國產2D電影票房紀錄,說到底也是一種夢想的實現。在這部融合了山寨劇組、無厘頭、東北二人轉結尾的古惑仔彩蛋也就說明了一切。
夢想很老套,但不會過時。